第一章 司法文書
第二章 司法外文書
第三章 一般條款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加入《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決定
(1991年3月2日通過)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批準加入1965年11月15日訂于海牙的《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同時:
一、根據公約第二條和第九條規(guī)定,指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為中央機關和有權接收外國通過領事途徑轉遞的文書的機關。
二、根據公約第八條第二款聲明,只在文書須送達給文書發(fā)出國國民時,才能采用該條第一款所規(guī)定的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送達。
三、反對采用公約第十條所規(guī)定的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送達。
四、根據公約第十五條第二款聲明,在符合該款規(guī)定的各項條件的情況下,即使未收到任何送達或交付的證明書,法官仍可不顧該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作出判決。
五、根據第十六條第三款聲明,被告要求免除喪失上訴權效果的申請只能在自判決之日起的一年內提出,否則不予受理。
本公約締約國,
希望創(chuàng)立適當方法,以確保須予送達到國外的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在足夠的時間內為收件人所知悉,
希望通過簡化并加快有關程序,改進為此目的而進行相互司法協(xié)助的體制,
為此目的,茲決定締結一項公約,并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在所有民事或商事案件中,如有須遞送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以便向國外送達的情形,均應適用本公約。
在文書的受送達人地址不明的情況下,本公約不予適用。
第一章 司法文書
第二條
每一締約國應指定一個中央機關,負責根據第三條至第六條的規(guī)定,接收來自其它締約國的送達請求書,并予以轉遞。
每一締約國應依其本國法律組建中央機關。
第三條
依文書發(fā)出國法律有權主管的當局或司法助理人員應將符合本公約所附范本的請求書送交文書發(fā)往國中央機關,無須認證或其它類似手續(xù)。
請求書應附有須予送達的文書或其副本。請求書和文書均須一式兩份。
第四條
如中央機關認為該請求書不符合本公約的規(guī)定,應及時通知申請者,并說明其對請求書的異議。
第五條
文書發(fā)往國中央機關應按照下列方法之一,自行送達該文書,或安排經由一適當機構使之得以送達:
(一)按照其國內法規(guī)定的在國內訴訟中對在其境內的人員送達文書的方法,或
(二)按照申請者所請求采用的特定方法,除非這一方法與文書發(fā)往國法律相抵觸。
除本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外,均可通過將文書交付自愿接受的收件人的方法進行送達。
如依上述第一款送達文書,則中央機關可要求該文書以文書發(fā)往國的官方文字或其中之一寫成,或譯為該種文字。
依本公約所附格式填寫的請求書中包括被送達文書概要的部分應連同文書一并送達。
第六條
文書發(fā)往國中央機關或該國為此目的可能指定的任何機關應依本公約所附范本格式出具證明書。
證明書應說明文書已經送達,并應包括送達的方法、地點和日期,以及文書被交付人。如文書并未送達,則證明書中應載明妨礙送達的原因。
申請者可要求非中央機關或司法機關出具的證明書由上述一個機關副署。
證明書應直接送交申請者。
第七條
本公約所附范本的標準欄目均應用法文或英文寫成,亦可用文書發(fā)出國的官方文字或其中之一寫成。
相應空格應用文書發(fā)往國文字或法文或英文填寫。
第八條
每一締約國均有權直接通過其外交或領事代表機構向身在國外的人完成司法文書的送達,但不得采用任何強制措施。
任何國家均可聲明其對在其境內進行此種送達的異議,除非該文書須送達給文書發(fā)出國國民。
第九條
此外,每一締約國有權利用領事途徑將文書送交另一締約國為此目的指定的機關,以便送達。
如有特別情況需要,每一締約國可為同一目的使用外交途徑。
第十條
如送達目的地國不表異議,本公約不妨礙:
(一)通過郵寄途徑直接向身在國外的人送交司法文書的自由;
(二)文書發(fā)出國的司法助理人員、官員或其他主管人員直接通過送達目的地國的司法助理人員、官員或其他主管人員完成司法文書的送達的自由;
(三)任何在司法程序中有利害關系的人直接通過送達目的地國的司法助理人員、官員或其他主管人員完成司法文書的送達的自由。
第十一條
本公約不妨礙兩個或更多締約國達成協(xié)議,允許采用上述各條所規(guī)定的遞送途徑以外的途徑,特別是通過其各自機關直接聯(lián)系的途徑,以便送達司法文書。
第十二條
發(fā)自締約一國的司法文書的送達不應產生因文書發(fā)往國提供服務所引起的稅款或費用的支付或補償。
申請者應支付或補償下列情況產生的費用:
(一)有司法助理人員或依送達目的地國法律主管人員的參與;
(二)特定送達方法的使用。
第十三條
如果送達請求書符合本公約的規(guī)定,則文書發(fā)往國只在其認為執(zhí)行請求將損害其主權或安全時才可拒絕執(zhí)行。
一國不得僅根據下列理由拒絕執(zhí)行,即:依其國內法,該國主張對該項訴訟標的專屬管轄權,或其國內法不允許進行該項申請所依據的訴訟。
在拒絕執(zhí)行的情況下,中央機關應迅速通知申請者,并說明拒絕的理由。
第十四條
在為了送達而遞送司法文書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五條
如須根據本公約向國外遞送傳票或類似文書,以便送達,而被告沒有出庭,則在確定以下情況之前,不得作出判決:
(一)該文書已依文書發(fā)往國的國內法所規(guī)定的在國內訴訟中對在其境內的人送達文書的方法予以送達;或
(二)該文書已依本公約規(guī)定的其它方法被實際交付被告或其居所。
并且,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送達或交付均應在能保證被告進行答辯的足夠時間內完成。
每一締約國均可聲明,只要滿足下述條件,即使未收到送達或交付的證明書,法官仍可不顧本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作出判決:
(一)已依本公約所規(guī)定的一種方法遞送該文書;
(二)法官根據具體案件認為自遞送文書之日起不少于六個月的適當期間已滿;
(三)盡管為獲取證明書已通過文書發(fā)往國的主管機關盡了一切合理的努力,但仍未收到任何種類的證明書。
雖有上述各款規(guī)定,法官仍可在緊急情況下決定采取任何臨時性或保護性的措施。
第十六條
如須根據本公約向國外遞送傳票或類似文書,以便送達,且已對未出庭的被告作出敗訴判決,則在滿足下述條件的情況下,法官有權使被告免于該判決因上訴期間屆滿所產生的喪失上訴權的效果:
(一)被告非因自己的過失,未能在足夠期間內知悉該文書,以便提出答辯,或未能在足夠期間內知悉該判決,以便提起上訴,并
(二)被告對該案的實質問題提出了表面可以成立的答辯理由。
被告只能在其知悉該判決后的合理期間內提出免除喪失上訴權效果的申請。
每一締約國均可聲明對在該聲明中所指明的期間屆滿后提出的申請不予受理,但這一期間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少于自判決之日起的一年。
本條不適用于有關人的身份或能力的判決。
第二章 司法外文書
第十七條
締約一國的機關和司法助理人員發(fā)出的司法外文書可依本公約的方法并按照本公約各條規(guī)定遞送到締約另一國,以便送達。
第三章 一般條款
第十八條
每一締約國除指定中央機關外,還可指定其它機關,并應確定這些機關的主管范圍。
但在任何情況下,申請者均有權將請求書直接送交中央機關。
聯(lián)邦制國家有權指定一個以上的中央機關。
第十九條
只要締約國的國內法允許使用上述各條規(guī)定之外的其它方法遞送來自國外的文書,以便在其境內送達,本公約不影響此類規(guī)定。
第二十條
本公約不妨礙兩個或更多的締約國達成協(xié)議,以免除下列規(guī)定的適用:
(一)第三條第二款關于須予遞送的文書必須一式兩份的要求;
(二)第五條第三款和第七條關于文字的要求;
(三)第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
(四)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一條
每一締約國均應在其交存批準書或加入書時或在此之后,就下述事項通知荷蘭外交部:
(一)根據第二條和第十八條指定的機關;
(二)根據第六條指定的有權出具證明書的機關;
(三)根據第九條指定的有權接收通過領事途徑遞送的文書的機關。
適當時,每一締約國還應通知荷蘭外交部:
(一)對使用第八條和第十條所規(guī)定的遞送方法所提出的異議;
(二)根據第十五條第二款和第十六條第三款所作出的聲明;
(三)對上述指定、異議和聲明的任何修改。
第二十二條
如本公約當事國亦為1905年7月17日和1954年3月1日訂于海牙的兩個《民事訴訟程序公約》或其中之一的締約國,則本公約應在這些國家之間取代上述兩公約第一條至第七條的規(guī)定。
第二十三條
本公約不應影響1905年7月17日訂于海牙的《民事訴訟程序公約》第二十三條和1954年3月1日訂于海牙的《民事訴訟程序公約》第二十四條的適用。
但只在使用與上述公約規(guī)定一致的聯(lián)系方法時才應適用這些條款。
第二十四條
1905年和1954年公約當事國之間締結的補充協(xié)定應被認為同樣適用于本公約,除非上述當事國另有協(xié)議。
第二十五條
在不損害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的情況下,本公約不損及締約國已經或將要成為當事國并含有本公約所規(guī)定事項的條款的其它公約。
第二十六條
本公約應開放供出席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第十屆會議的國家簽署。
本公約須經批準,批準書應交存荷蘭外交部。
第二十七條
本公約自第二十六條第二款所指的第三份批準書交存后的第六十天起生效。
對于此后批準本公約的簽署國,本公約自其交存批準書后的第六十天起對其生效。
第二十八條
在本公約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生效后,任何未出席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第十屆會議的國家均可加入本公約。加入書應交存荷蘭外交部。
如該加入書交存前已批準本公約的國家在荷蘭外交部將這一加入行為通知該國之日后六個月期間內并未通知荷蘭外交部表示異議,則本公約對該加入國生效。
如未提出任何異議,則本公約自前款所指的最后期間屆滿后下個月的第一天起對該加入國生效。
第二十九條
任何國家均可在簽署、批準或加入時聲明,本公約應擴展適用于其為之負責國際關系的全部領土,或其中一個或幾個部分。這類聲明自本公約對有關國家生效之日起發(fā)生效力。
在其后任何時候,此類擴展適用事項均應通知荷蘭外交部。
本公約自前款所指的通知發(fā)出后第六十天起對擴展適用通知中所提及的領土生效。
第三十條
本公約自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生效之日起五年有效,即使對后來批準或加入本公約的國家亦如此。
如未經通知退出,本公約應每五年自動展期一次。
任何退出通知均須在五年期滿的至少六個月前通知荷蘭外交部。
這類退出通知可僅限于適用本公約的某些領土。
此項退出通知只對通知退出的國家有效。本公約對其它締約國應繼續(xù)有效。
第三十一條
荷蘭外交部應將下述事項通知第二十六條所指的國家以及已依第二十八條加入本公約的國家:
(一)第二十六條所指的簽署和批準;
(二)本公約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生效的日期;
(三)第二十八條所指的加入及其生效日期;
(四)第二十九條所指的擴展適用及其生效日期;
(五)第二十一條所指的指定、異議和聲明;
(六)第三十條第三款所指的退出通知。
下列簽署人經正式授權,簽署本公約,以昭信守。
1965年11月15日訂于海牙,用英文和法文寫成,兩種文本同一作準。正本一份,存于荷蘭政府檔案庫。經證明無誤的副本應通過外交途徑送交出席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第十屆會議的各國。
(譯自公約英文作準文本)
附件:
(表 格)
向國外送達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的
請 求 書
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
1965年11月15日訂于海牙
----------- -----------
| | | |
| | | |
| | | |
| | | |
|申請者身份及地址 | | 接收機關的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簽署本請求書的申請者榮幸地轉去下面開列的文書一式兩份,并依上述公約第五條規(guī)定請求迅速將其中一份送達給收件人,即:
(身份和地址):____________
1.請依公約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進行送達。①
2.請依下述特定方法送達(第五條第一款第(二)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收件人自愿接受,請予以交付(第五條第二款)。①
請貴機關將該文書(及其附件①)的副本連同背后所附的證明書一并退還或使之退還給申請者。
文件清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于____(日期)____(地點)
簽名和(或)蓋章(請求書背面)
證 明 書根據公約第六條,簽署本證明書的機關榮幸地證明:
1、文書已予送達
-日期:________________
-地點(城鎮(zhèn)、街、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的第五條所規(guī)定的送達方法為:
(1)依公約第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①
(2)依下述特定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付給自愿接受的收件人。①
請求書中所列文書已交付給:
-(收件人身份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受送達人的關系(家庭、業(yè)務及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下列事實文書未能送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公約第十二條第二款,請申請者支付或補償后附說明中開列的費用。
附:
退還的文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適當時,確認送達的文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于____(日期)____地點
簽名和(或)蓋章
被送達文書概要
關于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
1965年11月15日訂于海牙
(第五條第四款)請求機關的名稱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事人詳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如不適用,則請刪去。
② 適當時,應填寫與遞送文書有利害關系的人的身份和地址。
司法文書文書的性質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訴訟的性質和目的,適當時,爭訟金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庭的日期和地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判決的法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決日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書中所指明的期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法外文書
文書的性質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書中所指明的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確認李東生辭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
2010-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三號
2010-02-26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駐軍法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物業(y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開展優(yōu)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關于印發(fā)《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3-07-18違規(guī)發(fā)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guī)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yè)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批復
2010-08-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xù)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jié)能服務產業(yè)發(fā)展意見的通知
2010-04-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意見
200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yè)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wěn)定市場供應的通知
2007-12-20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的特別規(guī)定
2007-07-26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2007-07-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和遼寧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通知
2007-05-18國務院關于一九五六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出現(xiàn)役干部轉業(yè)工作的通知
1956-07-27國務院關于批準進出口船舶聯(lián)合檢查通則的通知[失效]
1961-09-08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制定的集市交易稅試行規(guī)定的通知[失效]
196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