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的《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
一、總則
(一)為規范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加強學風建設和職業道德修養,保障學術自由,促進學術交流、學術積累與學術創新,進一步發展和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特制訂本規范。
(二)本規范由廣大專家學者廣泛討論、共同參與制訂,是高校師生及相關人員在學術活動中自律的準則。
二、基本規范
(三)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斷推動學術進步。
(四)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應以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己任,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勇于學術創新,努力創造先進文化,積極弘揚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民族精神。
(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應模范遵守學術道德。
三、學術引文規范
(七)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詳加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
(八)學術論著應合理使用引文。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引用和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準確。
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均屬學術不端行為。
四、學術成果規范
(九)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
(十)應注重學術質量,反對粗制濫造和低水平重復,避免片面追求數量的傾向。
(十一)應充分尊重和借鑒已有的學術成果,注重調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相關研究資料和學術信息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研究方案,講究科學方法。力求論證縝密,表達準確。
(十二)學術成果文本應規范使用中國語言文字、標點符號、數字及外國語言文字。
(十三)學術成果不應重復發表。另有約定再次發表時,應注明出處。
(十四)學術成果的署名應實事求是。署名者應對該項成果承擔相應的學術責任、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
(十五)凡接受合法資助的研究項目,其最終成果應與資助申請和立項通知相一致;若需修改,應事先與資助方協商,并征得其同意。
(十六)研究成果發表時,應以適當方式向提供過指導、建議、幫助或資助的個人或機構致謝。
五、學術評價規范
(十七)學術評價應堅持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
(十八)學術評價應以學術價值或社會效益為基本標準。對基礎研究成果的評價,應以學術積累和學術創新為主要尺度;對應用研究成果的評價,應注重其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
(十九)學術評價機構應堅持程序公正、標準合理,采用同行專家評審制,實行回避制度、民主表決制度,建立結果公示和意見反饋機制。
評審意見應措辭嚴謹、準確,慎用“原創”、“首創”、“首次”、“國內領先”、“國際領先”、“世界水平”、“填補重大空白”、“重大突破”等詞語。
評價機構和評審專家應對其評價意見負責,并對評議過程保密,對不當評價、虛假評價、泄密、披露不實信息或惡意中傷等造成的后果承擔相應責任。
(二十)被評價者不得干擾評價過程。否則,應對其不正當行為引發的一切后果負責。
六、學術批評規范
(二十一)應大力倡導學術批評,積極推進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自由討論、相互交流與學術爭鳴。
(二十二)學術批評應該以學術為中心,以文本為依據,以理服人。批評者應正當行使學術批評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責任。被批評者有反批評的權利,但不得對批評者壓制或報復。
七、附則
(二十三)本規范將根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發展的需要不斷修訂和完善。
(二十四)各高校可根據本規范,結合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學術規范及其實施辦法,并對侵犯知識產權或違反學術道德的學術不端行為加以監督和懲處。
(二十五)本規范的解釋權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博物館條例
2015-02-0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
2010-09-14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2014年修訂)
2014-0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國慶節期間有關工作的意見
2009-09-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成員的函
2009-0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地震災區醫療衛生防疫工作的意見
2008-06-23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2007-09-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2007-06-09國務院關于現役革命軍人在征收農業稅時如何計算農業人口的規定
1955-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軍隊轉業干部及復員的副排級以上干部參加工作后工資待遇問題的通知
1957-07-29國務院關于工人職員在企業之間調動工作后的工資和補助費的暫行規定
1957-07-29國務院批轉衛生部、財政部關于計劃生育工作經費開支問題的規定
1964-04-04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出現役干部轉業地方工作暫行辦法
196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