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持經濟特區發展,做好外引內聯工作,促進經濟特區向外向型轉變,引進先進技術,擴大產品出口,根據1986年2月7日國務院國發[1986]21號國發[1986]21號文件“關于對內聯企業稅收的優惠辦法”的精神,現對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內經營的內聯企業征收所得稅問題通知如下。
一、特區內聯企業,不論經濟性質和隸屬關系,一律先按15%的比例稅率就地交納所得稅。稅后利潤、聯營各方再行分配。
二、內聯工業、交通運輸、建筑安裝等生產性企業,從獲利年度起五年內,所分利潤,如留在特區擴大生產或興辦外向型工業,免除在內地補繳所得稅;如解往內地,則在投資方所在地,按照20%稅率補繳所得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按照有關還款規定,在征收所得稅前歸還貸款。從第六年開始,在特區稅后所分利潤不論是否解往內地,均按上述辦法在投資方所在地補繳20%的所得稅。
三、除上述工業、交通運輸、建筑安裝等生產性企業外的內聯非生產性企業,從特區分得的利潤不享受內聯生產性企業的優惠。但考慮到各地對非生產性企業征收所得稅稅率不同的實際情況,對內聯非生產性企業從特區稅后分得利潤解往內地的,投資方按照現行所得稅有關規定,適用稅率不超過15%的,可不再補征,也不退稅;高于15%稅率的,其補征的所得稅,由各地按投資方適用稅率補征。納稅確有困難的,報經當地稅務局批準,可以給予適當照顧。
四、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結合的內聯企業,應分別計算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經營所得,并分別比照本通知第二條、第三條規定辦理征稅;如無法分別計算,則按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經營所得占全部所得的比重,以比重大的類型適用的征稅辦法,作為全部所得適用的征稅辦法。
五、聯合方不是企業的,分得利潤的一方在其所在地按有關規定向稅務部門申報納稅。
六、上述補繳的所得稅,由當地稅務機關負責征收和管理。
七、本通知自1986年1月1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
2014-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2010-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年第五次修訂)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克羅地亞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制止恐怖主義爆炸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1-10-2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的決定
1980-02-12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使用暫行辦法
1996-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2017-10-0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11-2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1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1-04-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
2009-11-2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9-10-03草原防火條例
2008-11-29國務院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
2008-12-18關于開展中央企業所屬賓館酒店類單位情況調查的通知
2007-08-08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
2007-07-26國務院關于本年度運送新兵和復員軍人的生活供應問題的指示
195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