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處:
為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的貫徹實施,根據《國務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通知》(國發(fā)[2003]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fā)[2003]99號)和全國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工作會議精神,現就財政部門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作如下安排:
一、認真學習和大力宣傳行政許可法
各級財政部門領導同志,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要帶頭學習行政許可法,并通過專題講座、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編輯宣傳文章等多種形式組織好本單位的學習宣傳活動,使財政機關工作人員都能了解、掌握這部法律。
各級財政部門要在“四五”普法計劃中增加行政許可法的內容,在財政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復試、崗位培訓中增加行政許可法的內容。
各級財政部門要對從事行政許可清理和實施行政許可的工作人員集中進行培訓。
各級財政部門法制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機構要具體組織好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工作。
二、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進一步做好財政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工作
各級財政部門要對照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對現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復核。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設定的行政審批項目,逐項提出處理意見,確需保留的要說明理由。
待國務院批準后,各地方財政部門應對照財政部的行政許可項目,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著手清理本級的行政許可事項,做好上下銜接工作。
在項目清理過程中,對于省級和省級以下各級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設定的行政審批項目原則上都要取消;
對地方性法規(guī)和省級政府規(guī)章設定的行政審批項目,要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原則做出處理。
對財政部及其各司局設定、由地方財政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項目,各地應按以下原則處理:
1.對由財政部內設司局文件設定的行政審批項目,一律取消;
2.對財政部部門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設定的、國務院已決定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個別因情況特殊確需要保留的,由有關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設定;對財政部部門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設定的、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在決定取消時應與財政部充分協商后做出處理。
各地方財政部門的行政許可項目清理工作應根據本級政府的部署按期完成。
三、抓緊做好有關行政許可規(guī)定的清理工作
財政部正在抓緊清理現行有關行政許可的規(guī)定,即:對與行政許可法規(guī)定不一致的,依照行政許可法規(guī)定予以修改或廢止;對確需制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向國務院提出立法項目建議,依法上升為法律、行政法規(guī)。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也應抓緊對行政許可規(guī)定的清理工作,將清理結果報本級政府并抄報財政部。
省級政府規(guī)章及規(guī)范性文件設定的財政行政許可事項,按省政府要求確需保留的,要及時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guī);與行政許可法有關規(guī)定相抵觸的,要抓緊修改。
凡與行政許可法規(guī)定相違背的、由財政部制定或財政部與其他部委聯合制定的財政行政許可規(guī)定,2004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執(zhí)行。
各級財政部門對已公布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的條件、程序和期限等規(guī)定,待行政許可規(guī)定和實施機關清理確定后,按法定程序在媒體上分期公布。
四、依法清理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二條、二十三條、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行政許可原則上只能由行政機關實施,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未經法律、法規(guī)授權,不得行使行政許可權;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的明確規(guī)定,行政機關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并根據國務院對行政審批項目處理決定,抓緊清理現行各類財政行政許可的實施機構。
1.對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財政機關內設機構以自己名義實施的,應當糾正,改為以財政機關名義實施。
2.法律、法規(guī)以外的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授權的組織實施財政行政許可的,應當糾正。
3.沒有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的依據,財政機關自行委托實施行政許可的,該財政機關應當收回行政許可實施權。其中,確有必要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
4.由于機構改革和部門職責調整導致財政行政許可實施機關發(fā)生變化的,按照新的部門職責分工,由履行該職責的部門實施行政許可。
清理后確定保留的財政行政許可實施機關名單分別以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公布為準。
五、加強配套制度的建設工作
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下列制度:
1.統一受理財政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財政行政許可決定的制度;
2.受理、審查、聽取行政許可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意見等財政行政許可事項的具體工作程序和制度;
3.財政行政許可事項的聽證制度;
4.實施財政行政許可的監(jiān)督檢查制度;
5.實施財政行政許可的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6.涉及財政行政許可的申訴、檢舉制度;
7.涉及財政行政許可規(guī)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
各級財政:部門要在2004年7月1日前制定并予以公布上述各項制度。
六、加強對行政許可的制約監(jiān)督
各級財政部門要對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逐項進行研究,制定加強制約監(jiān)督的措施和辦法。適時開展對行政許可實施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對是否依法設定行政許可、實施主體是否合法、是否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責等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違法實施行政許可的要堅決予以糾正。
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關于建立和完善財政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行政處罰案件統計報告制度的通知》(財法[2000]38號)的要求,對涉及財政行政許可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案件定期進行統計、分析,省級財政部門應將本地區(qū)的統計分析情況上報財政部。
各級財政部門法制工作機構要加強財政規(guī)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發(fā)現與行政許可法不一致的,要依法做出處理。
七、嚴格執(zhí)行行政許可收費的法定原則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的規(guī)定,除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外,各級財政部門在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jiān)督檢查時,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各級財政部門所提供的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不得收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收取費用的,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關于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審批管理行政許可收費的通知》(財綜[2004]2號)文件規(guī)定辦理。收費收入必須按規(guī)定全額繳入國庫,納入部門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和資金撥付工作,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根據當年批準的預算和程序及時撥付資金,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機關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實施行政許可所收取的費用。
八、切實保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
各級財政部門要對本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經費給予保障,防止將行政機關的預算經費與實施行政許可收費掛鉤。堅決杜絕行政機關通過實施行政許可違法收費以解決辦公經費、人員福利等問題。
九、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對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財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強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擺到財政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程。當前,要通過實施行政許可法,進一步加強財政立法、執(zhí)法和執(zhí)法監(jiān)督工作,切實提高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財政法制工作機構在這方面負有重要責任。各級財政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解決財政法制工作機構在機構、人員、經費方面的困難,充分發(fā)揮其協助本級財政部門辦理法制事項的參謀、助手作用。財政法制工作機構也要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和業(yè)務建設,提高自身的素質,積極履行好在依法行政方面的法律顧問的職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07-12-29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1970-01-01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已失效]
1954-09-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2005)
2005-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
1996-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哥倫比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公共機構節(jié)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導游人員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huán)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jiān)管區(qū)域科學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è)合作區(qū)開發(fā)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