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監護人有哪幾種?換言之,哪些人可以成為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對于這些被監護人來講,需要盡快確定一位監護人,這樣才能對其利益和相關權利進行保護。接下來,律霸就來告訴大家法定監護人都有哪些。
一、法定監護人有哪幾種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二、學校是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嗎?
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針對不同的被監護人,法律規定的法定監護人不同,對于未成年人來講,其法定監護人應該是其父母,而對于精神病人而言,其第一法定監護人是其配偶,要是沒有配偶的話,那么就是其父母或成年子女。關于法定監護人有幾種的問題,律霸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到此,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離婚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17協議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0-12-25訴訟離婚后財產分割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9在中國離婚率原因有哪些
2020-11-11協議怎樣辦理離婚手續需要哪些證件
2020-12-29自愿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0-11-17原告起訴離婚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08離婚后子女共同撫養權嗎 可以共同擁有嗎
2020-12-14離婚后孩子撫養權糾紛如何解決
2021-01-18最新非婚生子女撫養權協議范本?
2021-03-02云南省計劃生育條例全文是什么
2021-02-02怎么變更探視權,探視權的時間有哪些規定?
2021-03-23婚姻法中財產分割證明
2021-03-23婚后共同財產的種類都包括哪些
2021-01-06離婚房產分割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婚后財產約定有效嗎
2020-12-20婚后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8新婚姻法離婚房產分割辦法
2021-01-27二婚夫妻離婚財產分割房產如何分割?
2021-03-24離婚財產分割時效是多久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