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后一種合同是對前一種合同的補充,我們通常認為后一種合同是對前一種合同的補充。此時,只要內容沒有沖突,那么這兩份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有沖突,以后一份合同為準。
2。原則上,對于先合同后合同的情況,要根據協議內容來確定,一般以后合同為準。(1) 合同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和締約能力,才能成為合格的合同主體。當事人不符合約定的,合同不發生法律效力。(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意思表示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應當真實地反映其內在意思。合同成立后,往往很難從外部判斷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法律一般不會主動介入。意思表示不真實,即意思表示不真實,并不一定導致合同無效。(三)本合同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合同內容合法,即合同條款約定的權利義務及其指向的標的物為標的物,符合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第二,合同的目的是合法的,即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理由是合法的,直接的內在原因是合法的。沒有合法途徑達到違法目的和其他事實規避法律。(四)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效力有正式要求的。所謂形式要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的要求。形式要件通常不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但如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它是合同生效的條件,它將成為合同不能生效的合同生效要件之一。當然,除非法律另有規定。依照《民法典》第502條【合同生效時間】法律成立的合同(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自成立時生效,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審批等手續的,依照規定辦理。未辦理審批等手續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應當申請批準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終止適用前款規定,并經批準。
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法規將被廢除。第四十四條【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并生效的,從其規定。
以上是小編對“先后簽訂合同效力的認定”問題的回答。其原則是,如果前一個合同和后一個合同的內容沒有沖突,則兩個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合同中有沖突,以后一份合同為準。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是怎樣的
2021-03-05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對帳單可以當欠條嗎
2020-12-12土地租賃可以轉租嗎
2020-11-08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公司未與死亡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04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水路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拆遷房的房產證怎樣改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