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商欺騙消費者的賠償標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增加對所遭受損失的賠償,增加的賠償額不足500元的,增加對消費者購買商品的賠償額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網絡購物平臺購買假貨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遇到假貨,不僅可以向賣家索賠,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索賠,還要求雙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在實踐中,為方便維權,消費者一般選擇起訴網上交易平臺。
如果購買的食品是假貨,根據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經營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質量要求,消費者可以按照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退貨。沒有約定或者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貨物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并要求經營者承擔必要的運輸費用。如果你買的是假貨,你可以要求賣家退貨并收回貨款。如果是網上購物,賣家將承擔運輸和其他必要的費用。
關于賠償問題,是否要求十倍賠償取決于購買的貨物。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消費者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明知是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要求賠償外,還可以要求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賠償十倍。也就是說,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食品,可以要求銷售者賠償售價的十倍。
2。如何投訴購買假貨
當發現自己購買了假貨時,首先要保護好證據,主要是商品和發票等,最好不要直接與商家交涉,以免發生直接沖突或證據丟失。正確的步驟如下:
1。請技術質量監督部門鑒定;
2。請消協調解(注:僅調解權);
3。調解不成的,由工商部門報告(注:工商部門以行政處罰為主,不一定能得到相應的補償);
4。如果這件事是典型的新聞,企業怕對其造成社會影響,也可以向新聞媒體反映(注:新聞媒體只有報道權,沒有調解義務,沒有執法權,有時搞不好就會打官司);
5。最好的辦法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依法要求賠償。只要你有足夠的證據,你一般都會勝訴(注意:提出索賠時不要忘記讓被告承擔所有訴訟費用)。
以上是對“電子商務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如何賠償”的回答。我們可以理解,對于電子商務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消費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權益并獲得相應的賠償。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們還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進行著作權注冊
2021-02-04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再婚老人遺產糾紛相關內容
2020-11-20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申報個人財產包括銀行存款嗎
2021-03-19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法院判贈與房產無效契稅可以退嗎
2021-01-29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經濟裁員能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2-24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