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解除分為協商解除、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者單方解除和自愿解除勞動合同。本條規定勞動者單方面終止合同。勞動部發布的原《勞動法若干條款說明》也將其解釋為工人的辭職權,并規定,除本條規定的程序外,工人行使辭職權不附帶任何條件,無需征得雇主的同意。一些學者還將勞動者享有的這一權利稱為“跳槽自由權”。首先,賦予勞動者單方面終止合同的權利具有積極意義。《勞動法》賦予勞動者單方面終止合同的權利。首先,工人在勞動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就我國目前的就業市場而言,勞動者是企業的弱勢群體,在工資、待遇、福利等方面受到用人單位的影響。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一般以用人單位的格式合同為準,對勞動者的限制不僅僅是權利。因此,從充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角度來看,《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的單方面撤銷權,有效地保護了勞動者行使權利的現實性。第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在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人在一個單位工作一輩子。改變單位和職業是極其罕見的。原因是企業對人員的約束太多,并且規定了各種繁瑣的工人流動程序。一些用人單位甚至人為設置障礙,干擾人員轉移,導致當地勞動力市場僵化,影響經濟發展。因此,它規定了勞動者終止單方合同的權利,活躍了人才市場,促進了人才的流通,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勞動者濫用單方面終止權會帶來不良后果,但在給予勞動者這一權利的同時,卻有意或無意地損害了雇主和勞動合同另一方的利益,這一點不得而知。工人行使辭職權可能會損害雇主的利益。然而,《基本法》的原則是,合同一旦成立,將在雙方之間產生法律效力。雙方應遵守并及時、適當地履行。未經授權,不得更改或終止。合同當事人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只有當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合同履行變得不必要或不可能時,合同的存在才失去其積極意義并可能導致不正當的結果,合同才能終止。這也表明,合同的終止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將構成違約,不會產生終止的效果,而是產生違約責任。雖然勞動合同有其特殊性,但我國《合同法》并沒有明確規定勞動合同屬于合同法的調整范疇,但勞動合同作為一種權利義務約定,受到法律的保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其簽訂原則也應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相同。《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無條件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的權利,這無疑承認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只需提前30天通知雇主)任意單方面終止合同的合法性。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必須在法律規定的幾種具體情況下,否則,勞動合同不能解除。《勞動法》第31條規定,只要雇員不愿意繼續在本單位工作,并且無任何過錯地提前30天書面通知雇主,雇主就可以終止合同。可以看出,本條賦予工人終止合同的權利過于寬泛。現實中,很大一部分勞動者在行使單方解約權時表示要離職,而未依法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致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由于一些員工的成就感和法律意識較弱,他們養成了做事非常隨意的習慣。許多工人的就業理念是先找工作,有了穩定的立足點后立即辭職,以尋求更好的工作,獲得更豐厚的工資或發揮更大的才能。一些工人接受了雇主的投資培訓,或與雇主共享住房。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基于“跳槽”的目的,他們想終止勞動合同,卻不愿退還培訓費和住房。因此,他們往往不辭而別,以達到終止合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直接將雇主的商業秘密帶給新雇主。在合同期限內,工人可以隨意終止合同,這將始終面臨工人短缺的威脅。它極大地損害了用人單位的利益(一)規范和限制勞動者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與勞動者之間確定勞動關系、明確權利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勞動合同依法訂立但未完全履行后,當雙方的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或出現某種法律原因后,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與人們的身心密不可分。例如,如果工人不想在雇主工作,任何人都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讓他們留下來。相反,如果工人通過某種方式離開,他們就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大多數工人來說,如果他們離開原來的雇主,他們可以發揮更好的作用,這不僅對工人本身,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非常有益。如果我們制定一個更合理的制度,我們可以很好地規范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合同的行為,解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合同造成的損害。(二)通過同時發展賠償責任和違約責任,保護用人單位的利益《勞動法》關于勞動合同的規定中規定,勞動者違反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規定終止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一)用人單位為招用勞動者支付的費用;(2) 發包人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3) 給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 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小編認為,企業與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約定一方違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違約金以及違約金的計算方法,以補償一方違約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這對工人或雇主有限制性影響。由于勞動合同也是一種合同,這種協議也符合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這不僅可以使勞動者享有選擇職業的真正權利,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而且可以補償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三)約定勞動合同的履行期限,保證勞動合同的相對穩定性。為了保證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勞動期限相對較長,雙方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一定的勞動期限。該期限可根據工作性質確定。對于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可以約定相對較長的工作時間。這樣,就對用人單位的人才流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四)確定實際通知期限,維護勞動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無論職位是什么,都是unr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評未驗收如何處罰
2021-03-10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差別有哪些
2021-03-252020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2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如何處理
2021-01-09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