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從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因各種原因,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不及時工作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勞動者連續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但連續簽訂數份勞動合同的,工作年限自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比如,勞動者a從2008年開始在企業工作,期間每年簽訂一次勞動合同,一直工作到2012年。最后一次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自2008年起計算工作年限為四年。勞動者為同一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多年,一段時間后又簽訂數份勞動合同的,原則上自勞動者提供勞動之日起連續計算勞動年限,但支付經濟補償的除外。總之,本條“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規定不能理解為連續數個合同的最后一個合同期限,原則上應連續計算。當然,隨著勞動合同的實施,用人單位利用短期勞動力進行長期用工的現象將會減少。這主要是由于勞動法規定了兩項措施。一是連續簽訂兩份定期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簽訂;二是勞動合同期滿的,用人單位還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根據1996年《勞動部關于勞動合同終止、解除及經濟補償計算有關問題的批復》,因單位合并、合并、合資、變更性質而變更工作單位的,因法人名稱變更等原因,改制前的工作時間可按“本單位工作時間”計算。此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前終止的勞動合同,其經濟補償金按照國家原有關規定計算。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后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期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用人單位應當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執行。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是:經濟補償金按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給職工。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以下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中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延續了我國以往的做法。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八條的授權,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頒布了《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規定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每滿一年給予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給予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對工作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勞動者增加了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在計算經濟補償時,工作一年后支付一個月的工資。本文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對月薪是勞動者本人的月薪、企業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的月平均工資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最后規定,月薪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或終止后的平均工資。這一規定的主要理由如下:一是要保持制度的連續性。原規定有不足之處的,應當適當修改。《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辦法》中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根據規定,月平均工資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內容。這樣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勞動者的權益,但設計過于復雜,不利于勞動者的把握。同時,它也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勞動合同法》統一了月平均工資的內容,操作簡便,一目了然。第二,注重公平,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月平均工資為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這樣的規定一方面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的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時間長,初發工資可能遠低于終發工資。考慮到物價等因素,《勞動合同法》規定,最近十個月的最低工資應以兩個月的平均工資為標準支付。另一方面,也考慮了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應當與自己的工資相適應。一般來說,某個職位的工資是由市場規則來調節的。有些工作薪水很高,而有些工作薪水很低。在某一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規定以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或當地平均工資為標準,顯然對用人單位不公平。在制定《勞動合同法》的過程中,有人認為,一些高薪、談判能力強的高端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并不總是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完全適用經濟補償的規定,用人單位負擔過重,不能體現經濟補償的性質和特點。建議對《勞動合同法》進行適當調整。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低端勞動者的基本勞動權利。對于高端勞動者來說,可以通過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來保護他們的合法勞動權益。但鑒于我國尚未區分不同群體的勞動者,適用不同的法律,在立法技術上難以處理,《勞動合同法》并未將高端勞動者排除在保護范圍之外,而是將高端勞動者限定在經濟補償部分。也就是說,對工作年限和月工資基數進行了限制。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三倍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的經濟補償標準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應當為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的最高年限不得超過十年或者二年。此外,為督促用人單位及時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終止,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限期賠償。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其支付應支付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準予向勞動者支付額外補償。
以上內容是對孝邊市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計算方法的相關說明。但由于勞動者所處行業的不同,自身談判能力的差異以及用人單位制定的相關規定的不一致,補償金額也不盡相同。因此,請您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咨詢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最新購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07城市房屋在轉租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0個人合伙企業中對于企業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是屬于什么責任
2021-01-01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合同終止多久可以復效
2020-12-26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05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