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作為一個抽象的主體,村集體象征性地擁有其成員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根據法理,當村集體失去全部土地時,自然擁有征地后的全部征地補償款。《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下列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必須由村民委員會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村集體有權決定土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以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取得。村集體可以利用集體收入興辦集體企業,開展公益性建設。可以分給每戶和被征地承包經營的村民。村集體依法處理征地補償,應當承認其合法性。村集體劃撥征地補償款的,這部分征地補償款的權利將依法轉移,集體與其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將因劃撥決議而產生。
2。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屬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所有者。
在土地征用過程中,土地使用者應當賠償因土地征用而減少他人預先取得的收入而造成的權益損失,這與經濟上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是一致的。”“其他”是指被征用土地的承包人,包括分包人。村民的收入是他們財產損失的貨幣補償。因此,對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與村民的其他財產相同,在性質上沒有其他特殊含義。實踐中,土地使用者測算三大補償費后,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費連同其他費用一并交給村集體,由村集體處理。因為錢的所有權隨占有轉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由村集體控制,村民對費用沒有所有權。他們與村集體形成了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作為享受青苗補償費的村民的債務人,村集體必須將補償費返還給村民,村民也可以向村集體行使給付請求權。關于安置補償金的歸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向安置單位支付安置補助;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應當支付給被安置人,或者經被安置人同意,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安置補助,俗稱“勞動安置”,是對有勞動能力、失去勞動對象的農民的一種生活安置。它有很強的個性。但安置補助的數額和支付標準不受征地數額的影響,其標準受安置農民個體因素的影響較大。
看完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不同地區的土地征收標準不盡相同,但具體的劃撥方式幾乎相同,只是數額發生了變化,要劃撥的類別沒有差別。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房屋需不需要登記備案
2020-12-01醉酒駕駛會拘留多少時間
2021-02-10公職人員掩蓋違法執法如何處罰
2020-12-28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
2021-03-13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