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權期限,是指土地交易合同約定的土地使用權期限。土地使用權期限的長短直接影響到土地的使用年限和相應的土地收益。如果確定土地年收入,土地使用年限越長,土地總收入越多,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地價也會相應上漲。因此,可以通過對使用權的修改,消除因使用權不同造成的價差。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長期限按照下列用途確定:
住宅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
工業用地50年;倉儲用地50年;
綜合用地或其他用地50年。
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從取得土地使用權之日起計算。房改房產權的土地使用年限起始時間為該地塊地上房屋參與房改后第一套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房屋。經濟適用房的使用年限為50年。工業用地50年;
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公益性生活用地;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
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土地利用年限最長為70年。據市國土資源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土地使用年限從開發商取得該地塊土地使用證之日起計算,即國家首次出讓該地塊的時間。根據1990年5月19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長期限按照下列用途確定:
住宅用地(俗稱商業用地)住房用地):全國統一用地年限為70年;
工業用地(俗稱工廠用地)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用地:用地年限不確定;經營、旅游、娛樂用地:用地年限不確定為40年;綜合或其他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年限不確定,使用年限為50年。根據2007年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時,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自動續期,根據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并按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也就是說,按照之前的規定,土地使用權續期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物權法》頒布后,雖然規定了自動續期,但對續期土地使用費的繳納標準和方式沒有明確規定。特別是今年3月,《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開始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與“草案”相比,“草案”將“免費自動續期”改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動續期”。但是,如何延長房屋使用權,是否繳納土地出讓金,以及購房人的土地使用期屆滿時繳納多少,目前尚無明確說法。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適當續期的可能性最大。土地使用年限縮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個別新購住房土地使用年限縮水的原因,房地產開發商和國土部門認為,主要原因是房地產開發周期長,土地出讓后部分地塊出讓,土地閑置時間長。針對陳女士投訴市區某樓盤土地使用年限縮短16年的問題,該樓盤開發商相關負責人梁經理曾表示,1993年該地塊出讓時,他的公司并不是一手買家。公司2007年接手該地塊時,已經閑置了很長時間。無獨有偶,在江海區,一個“縮水”了16年的樓盤地塊,自1994年首次出讓以來,閑置了10多年。對于閑置時間長的問題,有人認為,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在取得土地后獲得最大利潤,故意不及時開發土地,等升值后再開發。當土地可以出售時,土地的使用年限已經過了很長時間。對此,市國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市國土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有效遏制了閑置土地現象。
房地產開發周期長也是“縮水”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房地產開發商所共有的。他們認為,從開發商取得土地使用權開始,房地產規劃、開發、銷售的正常過程一般需要2至3年,甚至3至4年。面對經濟不景氣,或開發商資金不到位、相關文件未完成等因素,開發周期可能會延后較長時間。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姜云章律師,法學學士,現為四川弘澤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律師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有效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本人的執業理念。 在辦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聽取當事人陳述耐心細致、法律分析全面精準、應訴策略高效專業的執業特點,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法律案件, 在職業過程中,本律師深刻的明白只有自身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和日趨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解決實際的案件,才能更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能給自己的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本律師一直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同時,本律師堅持“團隊合作贏未來”的信念,摒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舊觀念,努力探索團隊合作運營的最佳模式,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以期實現自愿的最佳配置從而實現在法律范圍內以最小的成本盡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自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 本著“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執業宗旨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道路上不斷探求。
數罪并罰最高多少年
2021-02-24發生人事爭議如何解決
2020-11-18轉載他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1-27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交通事故中車主的責任
2020-12-29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兩年勞動合同的試用期是多久
2021-01-13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免賠額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