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物權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并將被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所取代。《民法典》施行前的規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受讓人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一)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二)依照合同約定;(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如無需登記,已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
如果合同上注明房子不會漏水,你可以退房或請原房東維修,但如果沒有證據,就不好處理。
合同是雙方約定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取決于合同條款。
1。是否在合同中明確了房屋的完整性,是否包括漏水項目。明示的,可以對對方的違約進行抗辯;沒有明示的,不構成根本違約。還要看房屋的滲漏程度,如果只是小范圍的滲漏,就不是解除合同的理由。有必要根據合同來推斷哪一方違約,是否支付違約金。根據法律規定,《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房地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收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受讓人取得房地產或者動產所有權,有下列情形:(一)受讓人善意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二)以合理價格轉讓的;(三)依法應當登記的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權的,原所有人有權向無權處分的人要求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第二款和《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八十九條也有類似規定。可見,我國法律已經確立了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只要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即買受人轉讓房屋時是善意的,支付合理對價并登記,則房屋買賣合同有效,允許買受人取得房屋所有權,以善意保護第三人,維護交易安全。
建議在簽訂二手房合同前,要對房屋的質量進行詳細檢查,在簽訂合同前不能發現質量問題。幫你的最好辦法就是在簽訂合同后找一個不知道二手房具體情況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到期未續簽單位是否要支付雙倍工資
2021-03-16環境損害賠償的方式有什么
2021-02-26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職業病賠償程序是什么
2020-11-11常年法律顧問辦案是否另收代理費
2021-03-12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老人贍養費多個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13贈予贍養協議怎么寫
2021-02-26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定值保險合同包含哪些范圍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