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病人賣房子合法嗎?
小案例:丈夫去世,妻子李某患有精神分裂癥。丈夫趙某持李某的身份證,以7萬元的低價將李某名下的公房賣給張某還債。李先生能還房子嗎?律師分析:趙先生沒有取得李先生法定代表人的書面授權,也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他是李先生法定代表人口頭授權的,因此應認定趙先生無權代表李先生處分涉案房屋。即使張某與李某存在債務關系,趙某也無權以李某的名義將房屋處分給張某清償債務,故合同無效。張某知道房屋產權人是李某,僅憑現有證據無法證明張某有充分理由相信趙某已取得房屋處分的代理權。另外,張某沒有支付合理的對價,因此不能認定張某是善意的。合同確認無效后,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因此張某應當將涉案房屋返還給李某。雖然房屋出賣人與房屋產權證上的房屋所有人一致,且售價相對合理,但如果出賣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買賣合同的效力仍會受到影響,甚至失效。因此,即使是看似正常的交易,也要盡最大努力判斷賣家的心理狀態,做必要的背景調查。出賣人明顯患有精神疾病的,應當取得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近親屬對交易行為的書面確認。雖然房屋買賣合同的簽訂是正常的:買賣雙方主體具有交易資格,無其他違法行為,且已交付房款并辦理過戶,但由于之前的買賣合同存在缺陷,即使全部交易登記,在初始產權人之后將房屋出售并轉讓所有權,所有權人最終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取得房屋的登記產權人,根據善意合法成立的房屋買賣合同,要求民事行為能力不足的人騰出房屋,仍有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風險法庭。其原因在于法律與理性的兩難選擇。因此,購房人有必要了解交易房屋的居住狀況、居民身份以及與房屋的關系。三。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因主體資格不當而無效的,受讓人將房屋善意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不能達到取得房屋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目的的,受讓人不免除因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而與第三人承擔的違約責任。購房合同的發票和房屋裝修單要長期保存,不僅作為房屋所有權的證明,而且作為后繼合同因各種原因無效和經濟損失索賠的證據。買賣合同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直接影響合同的效力。過去,我們應該提供過去的醫療。如果我們在簽訂合同時不能證明其行為能力,那么根據目前的結論可能很難獲得法院對買賣合同無效的裁定。
3。如何防止合同在簽單時失效?
如果您在簽署匯票時遇到這種情況,您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一定要確認客戶的真實年齡(可以查身份證)以及是否有精神障礙等,如果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發現異常行為,應盡快與客戶家屬聯系,不能急于簽字或付款,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委托人確實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當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委托人簽訂合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10歲以下兒童的法定監護人是其父母;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是其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對無上述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還規定由其他近親屬、當地居委會和其他人員、機構擔任監護人。在業務運營過程中,運營同事應盡量與上述人員聯系,確保合同簽訂的有效性。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喻兵兵.男.畢業于武漢大學法學院.在校期間接受了專業系統的法學教育.打下了極為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并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現為江西省朗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本人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辦案原則.以專業.優質.耐心的法律服務贏得當事人的尊重與信賴.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秉持[尚法厚德.守護公平"的辦案理念.致力于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本人擅長婚姻家事糾紛業務.人身損害賠償(交通.工傷)糾紛業務.勞動爭議糾紛業務.各類非訴業務(檔案查詢.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及各類協議等).執業以來已辦理過幾十件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廣受當事人好評.
過失犯罪一定會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11-11融資租賃公司設立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6哺乳期婦女能拘留嗎
2020-12-16商賬追收機構的工作范圍是什么
2021-02-17交通事故訴訟漏起訴保險公司法院可以追加嗎
2021-01-10“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保全嗎
2021-03-21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只能在當地購買人壽保險合同嗎
2020-12-31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保險理賠的流程分為哪些
2020-12-21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受害人無法聯系被保險人的利益如何維護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