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調崗降薪逼迫勞動者離職,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法規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勞動者提出并和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則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司法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為達到減少支付經濟補償金的目的,便采用調崗降薪、外派、安排進修等手段,惡意逼迫勞動者主動辭職,勞動者被迫離職后,能否獲得補償?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能否提出被迫辭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分析
用人單位雖然有用工自主權,但是該權利卻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特別是對勞動者進行調崗、調薪時,必須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否則即為無效。在司法實踐中,雖然用人單位往往會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因生產經營需要調整勞動者崗位的,勞動者應無條件服從”或“勞動合同履行期間,用人單位有權調動或變更勞動者崗位”,但是該約定應屬無效條款,因為調崗降薪是對勞動合同的根本變更,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因此,用人單位要調崗降薪必須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否則就屬于違法。
同時,勞動者能否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提出被迫離職,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趙金濤律師認為,工作崗位和工資報酬等都屬于勞動條件,如果用人單位采用調崗降薪、外派、安排進修等手段,惡意逼迫勞動者主動辭職的,屬于擅自改變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條件,勞動者當然可以以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為由,提出被迫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建議
在發生用人單位逼迫勞動者離職的情形時,勞動者首先和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用人單位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崗位、原工資;勞動者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勞動者一定要保留好用人單位逼迫離職的相關證據,比如錄音、郵件、公司蓋章文件等,以便在發生爭議后能夠做到有理有據。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患糾紛的預防與解決
2021-01-29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省還是市制定
2020-11-23車禍誤工證明怎么開
2021-01-14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定金與保證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單位強令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怎么辦
2021-01-26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合同債權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2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HR外包
2021-03-11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