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
按照傳統的法律規則,買方只有向賣方要求違約賠償的權利,這顯然違背了買方在簽訂合同時的初衷。雖然《合同法》也規定了這一原則,但該權利屬于合同法的范疇,債權作為相對權利,顯然不能視為絕對權利。因此,單憑合同法中的實際履行形式是不足以保護雙方當事人的政府利益的。權利平衡是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的一項重要原則。買賣合同中標的物雖以所有權保留的方式交付買受人,但所有權不轉移,買受人只有期待權。如果買受人按時支付價款后,出賣人不將所有權轉讓給買受人,如何保護買受人的利益?
按照傳統的法律規則,買方只有向賣方要求違約賠償的權利,這顯然違背了買方在合同開始時的初衷。雖然《合同法》也規定了實際履行原則,但《合同法》的權利屬于債權,債權作為相對權利,顯然不能與物權作為絕對權利抗衡,因此,僅僅通過合同法的實際履行來保護合同雙方的利益是不夠的。傳統理論將買受人期待權視為物權,或視為不完全所有權,但這種做法會導致所有權概念的混亂,不利于所有權制度靜態安全目標的實現。將所有權保留定義為有條件的所有權轉移可以更好地保護買方的利益。根據這一必然性,可以產生如下規則:買賣合同成立后,雖然出賣人在買受人尚未支付價款和履行義務之前保留標的物的所有權,但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只是意義上的所有權。屆時,買受人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后,附條件即告履行,所有權自然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當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根據我們的原則,買受人可以保留標的物至合同到期日,以對抗出賣人的違約行為。在此之前,買受人已經按照約定支付價款或者履行義務的,自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出賣人不按照約定支付價款或者履行義務的,出賣人可以收回保留的標的物,并追究買受人的違約責任。這一規則在動產和不動產的具體操作上略有不同:在動產交易中,第一買受人可以根據占有情況直接對抗后買受人和出賣人;在不動產交易中,由于登記問題,必須完善登記制度。可以作出以下規定:保留所有權的,交付后,雙方應當登記保留所有權協議,出賣人在保留所有權協議期滿前不得再轉讓標的物。我們認為這一規則兼顧了當事人雙方的利益,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們提醒您,將保留所有權定義為有條件的所有權轉讓可以更好地保護買方的利益。以上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本網站致力于打造一個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進入律師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夫妻共同債務怎么分配
2021-03-21老人慘遭連撞身亡,如何賠償
2020-11-14勞動糾紛債權能否轉讓
2021-03-06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如何辦理房屋抵押登記?
2020-12-20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勞務外包的意義
2021-03-22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