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東是民事訴訟法的主體嗎民事訴訟主體是指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是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司法機關是領導民事審判活動的自然主體;(2)當事人,即民事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包括訴訟代理人;(3)訴訟的參與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民事訴訟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以保證民事訴訟的合法有效進行。我們通常指第二類當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訴案件中的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合格的當事人直接關系到訴訟的結果。有時在法庭上,我們會遇到被告反駁原告,說“你不能起訴我”,或者“你沒有實體權利,你不能成為原告”。法院必須對當事人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并作出判決。這是當事人的訴訟資格是否適當的問題,即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是否是案件的合法當事人
當事人的訴訟資格又稱為適當當事人或合格當事人,訴訟執行權是指當事人在特定訴訟中以自己的名義成為一方當事人的資格。有權提起訴訟的人是合格當事人當事人不能是合格當事人。只有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具有法律意義,只有適當的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約束。當事人不具備起訴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撤訴。因此,當事人是否具備資格是法院作出生效判決的前提需要根據糾紛的實體法律關系來判斷,但當事人的資格不同于實體法律關系的實際主體。一般來說,訴訟實施權的基礎是管理權和處分權。根據處分權原則,當事人對訴訟標的可以放棄、承諾、和解等訴訟行為,并受既判力的約束。如果沒有分權或管理權,這些行為就沒有法律意義一般來說,糾紛法律關系的主體通常具有訴訟實施權,即合格當事人。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要求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并提起訴訟的,為無條件原告。但是,對他人的權利或者法律關系有管理或者處分權的第三人也有權提起訴訟,是各種訴訟的合格當事人,在給付訴訟中,只要原告主張自己有給付權,他就是合格原告,原告主張有支付義務的人是合格的被告。至于他們是否真正享有求償權或承擔支付義務,是審判過程中要查明的事實,是求償能否得到支持的理由,而不是當事人在確認訴訟中的資格,對法律關系有爭議的一方是合格的原告和被告。由于確認行為可以起訴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因此與經營權和處分權無關。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法律關系不明確,需要保護的,可以提起確認訴訟。一般來說,當事人通過其他訴訟獲得救濟的,不能提起確認訴訟。原告的確認請求必須是法律關系,不能以純粹的事實提起確認訴訟。,所以符合條件的股東也是民事訴訟法的主體,而當事人在提起訴訟之前也需要具備訴訟資格,最新的民事訴訟程序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法律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值班律師收費嗎
2021-01-24試點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如何納稅
2021-01-13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內部承包合同具備哪些效力
2021-01-31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有什么不同嗎
2020-12-28房屋贈與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4個人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1-06土地網拍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