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應當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勞動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根據上述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當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之間的勞動爭議進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決書;
2、當事人對勞動爭議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
綜上所述,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在收到勞動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天。
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時效與仲裁時效的關系是: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了請求法院保護民事權益的權利的法律制度。仲裁時效是指具有訴訟權利能力的當事人,必須在法定的期限內行使自己的權利,否則,法律規定消滅其申請仲裁權利的一種時效制度。而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仲裁是訴訟的必經程序。對仲裁前置的訴訟案件,究竟應適用哪個法定期間?我國仲裁法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勞動法對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沒有規定,勞動爭議案件就適用該規定的行使權利的法定期間。因此,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與仲裁時效是有聯系的,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寓于仲裁時效之中。
如果勞動爭議案件超過了仲裁時效,仲裁委裁定不予受理,而法院以其未超過訴訟時效受理,那么,勞動法第八十二條對仲裁時效為60天的規定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勞動爭議案件超過了仲裁時效即喪失了勝訴權。因此想要進行勞動仲裁或者勞動訴訟,都一定要注意相應的時效規定。對此如果還有其他問題的,歡迎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性標準具體包括哪些標準
2020-12-17行政訴訟敗訴的后果
2021-01-29中止探視權起訴狀的內容
2020-12-13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勞動關系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情形
2021-03-06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生死兩全保險都有哪些特點
2020-12-29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土地征用與土地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3-10公益拆遷補償就一定不高嗎
2021-01-10租的營業房遇到拆遷,我能拿到哪些補償呢
2020-12-07農村宅基地過戶后遇到拆遷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62020年拆遷新規實施時間
2021-02-19宅基地上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