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勸退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開除,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主要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也就是勞動者嚴重違法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給予開除處分的同時,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的行為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還要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
勸退,字面意義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的含義,協商的目的是請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規避經濟補償金的支付。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不同的補償標準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它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規定了四種標準補償:
(1)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克扣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支付低于當地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的,用人單位應加發工資報酬和低于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
(2)對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或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癥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50%,患病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100%。
(3)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換工作崗位后仍不能勝任,由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若勞動者工資高于社平三倍的,則最多付給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4)對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種情況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
綜上所訴,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合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時,可以不支付經濟賠償金。所以,勞動者要按照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避免用人單位找到理由開除或勸退自己。如果對開除和勸退還有什么疑問,請到律霸網上進行專業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應該怎樣來處理房產糾紛
2021-01-08經濟糾紛律師費用誰出
2021-02-04交通事故定責期限
2021-02-13酒駕和醉駕的區別
2020-12-15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1-03-08交通事故中車主的責任
2020-12-29吵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的證據嗎
2020-12-16合同內容前后矛盾如何處理
2021-03-05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自助寄存柜中丟包,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29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保險代理人跑了如何要回保險費
2021-03-23CIP 運費和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