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算下崗薪酬下崗是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方式。《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后,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給予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如何確定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準?實際上,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都是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為計算基礎,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月薪,按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2.“代通知金”是否適用于裁員所謂“代通知金”是指雇主支付的額外一個月工資的款項,而不是提前30天書面通知雇員終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終止勞動合同時,雇主才可以支付“代通知金”:(1)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后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更,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一致的。在裁員程序中沒有支付“代通知”的要求,雇主也不需要支付“代通知”
3.在實踐中,裁員的經濟補償是否以12個月為上限,許多用人單位對經濟補償金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有錯誤的理解。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勞辦發[1994]481號)規定,在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金不得超過12個月:一是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另一方為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后仍不稱職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對于裁員的經濟補償,沒有12個月的工資限制。但是,勞動合同法創造了新的補償制度,,《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如果工人的月薪高于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本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則中央直屬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年。請注意,法律僅對高收入人群的經濟補償期和補償基數進行了限制,即工資按照該地區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計算,補償期不超過12年。對普通工人沒有任何限制,如果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宣布該地區上一年的雇員平均月薪為三倍,只要工人的月薪不高于雇主所在地的直轄市,沒有“三次”和“十二年”的計算上限。在實踐中,應注意的是,如果工人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已工作多年,則在申請經濟補償時應分段申請。2008年1月1日之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計算沒有上限,《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經濟補償的新規定適用于2008年1月1日之后的工作年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申請工傷認定程序
2021-01-04如何認定行政執法過錯情節
2021-02-23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離職后公司扣款合法嗎
2021-02-10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勞動合同期限空白可以嗎
2021-03-20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交強險投保情況包含哪些類型
2021-02-08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