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法》第311條規定:“承運人應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毀損、滅失負責,但承運人證明貨物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性質或合理滅失以及托運人和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無損害賠償責任。”
(1)不可抗力。根據《合同法》第117條,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能預見、避免和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地震、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社會現象。第117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法律責任的原因(2)貨物的自然性質或合理損失。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主要是指貨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例如,運輸的貨物是氣體,氣體的自然屬性是揮發性的。如果損失是由于揮發造成的,承運人不承擔損失。貨物的合理損失主要是指某些貨物在長期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損失,承運人對這部分損失不承擔責任。(3)托運人和收貨人的過錯。根據本章的規定,主要指以下情況:
第一,是由于托運人在貨物包裝上的缺陷,承運人在接受貨物時找不到這些缺陷造成的;
第二,托運人在運輸工具上裝載貨物時,由于加固材料不符合規定條件或違反裝載規定,承運人無法從外部找到貨物
第三,押運人員應采取但未采取措施確保貨物安全
第四,收貨人對卸貨造成的損失負責第五,托運人應當如實申報,但未如實申報,造成承運人未采取相應保護措施等造成的損失,應當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第310條,承運人不負賠償責任。應當承擔舉證責任。承運人不能證明存在不可抗力、貨物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失以及托運人和收貨人的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貨物損害賠償額的確定原則
法律明確了貨物損害的歸責原則,但一旦貨物損害發生,如何確定賠償額也存在爭議。事實上,《合同法》也對貨物運輸過程中貨物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合同法》第312條規定,“當事人對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金額約定的,以約定為準;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貨物到達地或者應當交付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對賠償的計算方法和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上述
>文本的分析表明,運輸合同中的貨物損害賠償金額并非直接基于貨物的實際損失。法律強調,貨物損害賠償金額的確定首先應符合運輸合同中當事人對貨物賠償金額的事先約定,法律還主張當貨物發生損害時,雙方當事人就賠償金額達成事先協議。
法律做出這樣的規定,充分考慮了運輸業的特點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慣例:一方面,交通運輸企業往往投資大、成本高、收益慢,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提前約定貨物損害賠償金額,有利于取得與其義務相當的合同權利,控制和分散風險;另一方面,托運人在貨物受損后往往難以證明受損貨物的價值和受損程度,索賠存在諸多障礙,預先約定的賠償金額有利于托運人獲得貨物受損的全部賠償。根據上述條款的規定,只有在托運人和承運人對貨物損害賠償金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承運人應當承擔的賠償金額應當根據貨物實際損失的市場價格確定
雖然合同法規定了貨物損害賠償金額的確定原則和不同情況下的處理方法,在實踐中,如何確定貨物損害賠償額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其中,有兩個最常見的爭議:一個是是否應適用運單背面的保險條款或快遞明細表;二是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貨物實際價值的確定。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滅失和損壞的責任屬于承運人。貨物運輸合同的標的物是承運人的運輸服務行為,承運人的主要合同義務應是將托運人的貨物安全、完整、快速、經濟地運至托運人指定的地點,并將貨物妥善交付給托運人指定的收貨人。貨物交付承運人后,確保貨物的安全和完整無疑是承運人的主要合同義務。如果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損壞或丟失,承運人當然不能保證貨物的正確交付,因此不能認為其已正確履行了合同規定的主要義務,承運人應承擔賠償責任,這一原則為國家立法所采用。托運貨物在運輸合同中完全脫離托運人的監督,一直處于承運人的控制之下,這是由貨物運輸合同的特點和屬性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貨物風險發生,承運人最清楚地知道是否發生了損害、損害的程度以及損害的原因。相反,托運人通常沒有辦法知道。可以看出,法律一般采用這種責任分配模式。一方面是督促承運人以最謹慎的態度履行運輸義務,提供安全優質的運輸服務;另一方面,它也是根據貨物運輸合同的屬性和當事人履行的特點合理分配責任,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托運人在托運貨物中的利益。當然,如果貨物的損壞或丟失是由第三方的過錯造成的,例如貨物被他人盜竊或燒毀,承運人對托運人或收貨人承擔賠償責任后,也可以向第三方追償。
我國《合同法》第311條明確規定:“承運人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毀損、滅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由于不可抗力、貨物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失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從本條的規定不難看出,法律首先將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損壞歸咎于承運人,這種歸責方法采用了過錯推定的法律原則,即,除非承運人能夠證明貨物損壞是由本條“但書”中規定的三種豁免造成的,否則法律將推定承運人運輸行為的過失導致貨物損壞的發生,并要求承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此可見,當托運人或收貨人就貨物損壞向承運人提出索賠時,只需證明運輸合同的成立、貨物的交付以及貨物損壞的發生,而無需提供證據證明承運人的運輸行為是不當或其他過錯行為;只要承運人不能證明存在合同法本條規定的三種豁免,承運人應對貨物損壞承擔責任
如果讀者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訪問luba.com,您將獲得滿意的咨詢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在什么情況下對消費者承擔侵權連帶責任如何劃分
2020-11-24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錢
2021-03-21肇事司機逃逸如何處理
2020-12-16限制消費令下達多久會生效
2021-02-24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