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我國經濟補償的外延應包括勞動貢獻積累補償、失業補償等特殊補償。[二十六] 勞動繳費累計補償,又稱生活費補貼,是指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用人單位繳費累計而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其金額通常應與機組的服務年限掛鉤。除勞動者因過錯行為被辭退外,該補償金在勞動合同終止時支付。中國的經濟補償措施根據工人作為雇主的服務年限計算經濟補償,由此可見,經濟補償的主要內容是勞動貢獻積累補償
失業補償是指因勞動合同終止而使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就業機會喪失的經濟補償。其金額應與勞動合同終止時剩余的不履行期掛鉤。該補償金應在合同終止時支付,但因工人過失而被解雇以及勞動合同在試用期內終止的除外。筆者認為,這種補償主要是基于經濟補償的社會保障性質,這是有一定原因的。然而,中國的《勞動條例》規定,經濟補償的支付主要是“協商一致”、“非過失終止”和“經濟解雇”。在這個時候,雇主沒有過錯,并承擔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向工人支付失業補償金無疑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雇主的過失導致工人“被迫辭職”,經濟補償的范圍應包括失業補償金
其他特殊補償金是指在勞動合同終止時給予有特殊困難的工人的補償金。除因工人的過失行為被解雇外,應支付工資。主要包括醫療補助、競業禁止補償和其他約定補償。中國《經濟補償辦法》規定,勞動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不低于6個月工資的醫療補貼。對于重病患者,還應增加醫療補貼。這種補償充分體現了經濟補償和社會保障的功能。競業禁止補償通常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自由約定
綜上所述,根據中國現行的勞動法律法規,經濟補償主要集中在勞動貢獻的累積補償上,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增加醫療補助。筆者認為,如果工人“被迫辭職”,他們也應該得到失業補貼;當事人在勞動合同中另有約定的,還應當包括競業限制補償等其他補償。也就是說,中國經濟補償的范圍應該改進如下:勞動貢獻積累補償+醫療補貼+失業補貼+其他特殊補貼,經濟補償總額等于工作年限x工資基數。在計算經濟補償時,時間的確定主要基于勞動合同終止與工人之間的關系。因勞動者個人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最長期限有限制;與勞動者個人無關、僅與企業經營狀況有關的勞動合同的解除沒有最高限額。這樣的規定是合理的。根據我國《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經濟補償計算時間的確定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以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為基礎,但有最高限額。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的,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后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12個月
是基于雇主的連續工作時間,沒有最高限制。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時,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因經濟原因解除勞動合同和用人單位因經濟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工作一年,不足一年的,應當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按一年
特殊情況支付。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并支付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對于患有重病和絕癥的人員,還應增加醫療補貼。大病患者的增加部分不得低于醫療補貼的50%,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得低于醫療補貼的100%
勞動合同法第45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在單位里。工作年限按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12個月計算;半年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半年的,按半年計算。該規定取消了現行經濟補償辦法中復雜的分類,操作簡便,取消了對勞動者更為有利的最高限額,值得贊賞
在支付經濟補償時以月薪為基數。根據我國《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一般有兩個標準:在企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工人在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這是主要情況,因為以勞動者自身工資收入為標準,符合經濟補償的性質,更為合理。在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合同終止前1個月或12個月企業員工的平均月工資。這通常適用于工人工資低于企業員工平均工資的情況。《勞動合同法》第45條規定,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12個月內的平均月工資。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計算;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兩倍的,按月平均工資兩倍計算。在經濟補償措施的基礎上,本文對月平均工資異常高的工人的經濟補償進行了限制。雖然這對工人不公平,而且操作更復雜,但考慮到社會上大多數工人的普遍公平和平等,這是可以接受的。關于工資,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個是關于工人的工資構成。在他們自己的財政中,大多數雇主將工人的工資分為基本工資、補貼、津貼和其他不同的項目,并僅根據工人工資中的基本工資支付經濟補償。這種計算方法是有問題的。根據《香港雇傭條例》第2條,工資是指以貨幣形式支付給雇員的所有報酬、收入、津貼、小費和服務費,與雇員根據其雇傭合同所做或所做的工作有關,不論其名稱或計算方法如何,但不包括住所,教育、食品、燃料、照明、醫療或用水的價值;雇主自己對退休計劃的供款;交通補貼或任何交通優惠的價值;雇員支付因其工作性質而產生的特殊費用;根據第2a部支付的年終酬金或其部分;雇傭合同到期或終止時支付的報酬;或具有報酬性質,或僅由雇主自行決定支付。這表明工資的范圍很廣。《意大利民事訴訟法》第2120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
2021-02-20交警強制措施能撤銷嗎
2021-01-14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交通事故中兩人受傷是否分別訴訟
2020-11-30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改裝車輛上路是否合法
2021-03-20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國內陸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人身保險理賠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09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付的費用?
2021-01-05什么是空心房,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