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首先合同義務是指締約雙方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根據誠信原則,遵守彼此產生的信用的義務。第一項合同義務始于要約的效力,最后是合同的效力。違約責任的形式包括締約過失責任和效力過失責任。“關鍵詞”合同前義務/締約過失責任/效力過失責任”文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借鑒國外優秀立法成果,結合我國實踐,將合同義務分為合同義務和合同附隨義務,在此基礎上全面重構了違約責任形式體系。由于原《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對附隨義務之一的先合同義務沒有明確規定,我國合同法的理論還不夠完善,實務部門在處理此類案件方面也非常缺乏經驗。本文試圖對合同前義務和違約責任的形式進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關注。一、什么是合同前義務?目前,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表述。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前義務是指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在合同成立前所承擔的義務。(注:見《合同法的解釋和適用》,李廣光主編,**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頁。)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前義務是指“合同生效前合同雙方的附隨義務”。(注:陳萍和黃川:《關于合同前義務的規定》,中國法律(1997年第4號)我認為,第一種觀點有以下缺點:(1)合同前義務的性質是什么?這里沒有明確說明。我們知道,合同前義務和合同義務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如果合同義務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生效而產生的遵守合同條款的義務,則合同前義務和合同后義務均應屬于合同附隨義務的范疇。因此,合同前義務是指雙方應遵守的附隨義務。(2) 先合同義務的時間范圍定義為“合同成立”,它縮小了先合同義務的時間范圍。一般來說,合同一經成立即生效。但是,對于依法生效前需要辦理審批,登記等手續的合同,有生效條件的合同,有生效期限的合同等,雖然合同的成立并不立即生效,但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成立至生效期間,雙方的信托義務不屬于合同前義務。顯然,這在理論上是不恰當的,這也將導致現階段違反合同附隨義務責任形式的不確定性,人為地割裂合同法構建的責任形式體系的完整性。第二種觀點值得肯定:第一,它表明合同前義務是附隨義務;其次,在時間分界點上,將“合同效力”視為先合同義務和合同義務的臨界點,從而完全涵蓋先合同義務的發生和存在范圍。然而,這一觀點的邏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筆者認為,合同前義務是指在合同生效前,由于合同的訂立,合同當事人應當承擔的遵守對方信用的合同附隨義務。這一概念表明:1合同前義務是特定當事人之間的義務,即訂立合同的當事人之間的義務。其義務的主體是具體的。2.合同前義務是一種合同附隨義務,不同于合同義務。根據時間點,合同附隨義務可分為合同前義務(生效前)、合同后義務(履行后)和合同中義務(即從生效到履行完成的期間)。合同前義務是合同生效前的附隨義務。3.合同前義務是一種法律義務,即法律對雙方當事人規定的義務,而不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義務。因此,違反合同前義務是違法行為,而不是違反合同。4.先合同義務的內容是當事人之間的信用關系,是當事人遵守信用的義務。關于合同前義務的內容,學術界尚未深入研究。普遍認為,合同前義務是締約過失責任。筆者認為,締約過失責任是因違反先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責任形式。其前提是違反義務,而違反義務應當以義務的存在為指導。因此,將締約過失責任等同于合同前義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事實上,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彼此表明,他們有信用,因為他們打算簽訂合同,而對方相應地認為對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該信托以支付自己的信用作為對價。締約雙方可以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特定的合同關系。因此,我認為,合同前義務的內容是雙方之間的相互誠信,而違反信任就是違反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扭送造成違法人員受傷由誰賠償
2020-11-15主犯判9個月從犯怎么判
2021-03-20軟件盜版卸載后還存在侵權嗎
2021-01-17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20-12-28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