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勞動合同不是勞動合同,雙方形成的勞動關系也不是勞動關系。因此,如果對勞動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工傷保險條例不適用于工傷賠償,但雇主應賠償。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職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參加工傷保險,并為全體職工或者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以下簡稱員工)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的員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職工有權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因工患職業病,應進行治療并享受工傷醫療
員工在治療工傷時,應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在緊急情況下,如果工傷治療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的要求,可以先到最近的醫療機構進行急救,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和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
工傷職工住院、交通等食品補貼,受傷員工在總體規劃區域外就醫所需的食宿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符合規定的,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工傷職工到簽訂工傷康復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診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傷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9條“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造成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追償前款所稱從業人員,是指在用人單位授權或者指示的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如果員工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責或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則應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中國有關法律的規定,勞動合同不是勞動合同,雙方形成的勞動關系也不是勞動關系。因此,如果勞動人員受到人身傷害,工傷賠償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但雇主應予以賠償。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讀者咨詢法律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質證程序
2021-02-14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指什么
2021-01-01債務無法償還抵押物怎樣處置
2020-12-14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勞動防護措施有哪些
2020-11-18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一般包括哪些
2020-12-30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個人承包合同
2021-01-29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未征收的土地出讓如何處理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