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事人有依法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處理合同糾紛的法律原則。確定合同的適用法律是最常見的原則。對意思自治原則的一般限制(1)法律性質的限制。當事人只能選擇有關國家的任意法律,不能回避應適用的有關國家的強制性法律;所選擇的法律是實體法,而不是沖突法(2)對當事人主觀觀念的限制。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善意的和合法的。(3)選擇對主體的限制。為了保護弱方的利益,強方選擇的法律不適用。
(4)對國內公共秩序的限制。所選擇的法律不能與國內公共秩序相沖突。關于如何解釋意思自治,有幾種相反的觀點:① 根據當事人是否選擇有限制,分為無限意思自治和有限意思自治。前者是當事人可以選擇任何國家的法律;后者是指當事人只能在幾個特定國家選擇一個國家的法律,或者只能選擇與當事人或合同有關的國家法律。② 根據法院是否可以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可以分為明示意思自治和默示意思自治。前者是在合同中明確法律選擇條款或口頭表達選擇法律的意圖。后者是指當事人沒有明確選擇法律。在處理爭議時,法院通常根據合同的符號或字里行間推斷當事人選擇法律的含義。③ 根據合同是否可以分為若干部分,分別選擇適用法律,分為可分離選擇自主權和不可分離選擇自主權。前者可以將合同分為若干部分,并選擇適用的法律。后者只允許將合同視為一個整體,并在時間上選擇適用于合同所有方面的適用法律
,判斷法律行為是否生效,只有在法律行為成立后才能執行;從本質上講,判斷一項法律行為是否有效,是對該法律行為的“合法性”和“好壞”的判斷,是一種價值判斷。因此,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和成立要件是相互對應的。法律行為具備主體要件、主體要件和意志表達要件后,能否得到法律保護并產生法律效力,取決于主體是否具備資格、主體是否依法確定、意志表達是否真實。有效的法律行為應當是正當的主體、當事人意志的真實表達、客體的合法性、確定性和可能性,是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即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此外,從構成的角度來看,一個合法有效的法律行為必須經歷兩個階段: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指導下的成立過程和國家公共權力介入后賦予其效力的過程。因此,有效的法律行為可以理解為當事人意志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結合。
以上是《盧巴》編輯介紹的有關意思自治原則的法律知識。通用域名格式。我希望這對你有幫助。當我們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受任何人的影響,從而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服務。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區別走私普通貨物罪與逃稅罪
2020-12-25刑事案件私了書怎么寫
2021-02-07虛開發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家暴法律2020判刑嗎
2020-12-31沒領結婚證買房能寫兩人名字么
2020-11-17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家庭暴力犯罪中應該怎樣認定虐待和故意傷害
2021-01-29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發生事故司機受傷商業險是否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2021-02-13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