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約的設立和效力是否具有相同的含義?
要約的設立和效力并不相同。要約的概念要約是一方為訂立合同向另一方提出合同條件并希望另一方接受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要約與事實行為不同。要約作為合同意思表示,可以對要約人和受要約人產生約束力。特別是,要約人必須在有效期內受要約內容的約束。要約發出后,未經受要約人同意或者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返還、撤銷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一方面,要約是要約人的意圖,必須被受要約人接受,才能產生要約人預期的法律效力(即訂立合同);法律行為不僅包括單方意思表示,還包括雙方當事人和多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性,可以直接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要約作為一種意思表示,其約束力僅體現在“不得反悔”上,即要約不得擅自撤回、撤銷或變更,也不能直接產生確立權利義務的法律效力;法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要件,旨在確立、變更和終止公民權利義務的行為。要約成立的條件要約人應當是具有締約能力的特定人。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要約以訂立合同為目的,表明要約人受其約束。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簽訂合同的受要約人發出要約。要約應以明示方式作出。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
四、《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當要約實際交付給特定受要約人時,要約即具有法律效力。未經事先聲明,要約人不得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將構成違反原合同義務,并應承擔因締約過失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應當明確的是,到達意味著要約的意思表示可以客觀地傳遞給受要約人,而不論受要約人主觀上是否確實知道要約的具體內容。例如,如果要約是通過電傳發送的,受要約人在收到要約后,由于臨時事項,可以在將來看到其內容,要約也會生效。
以上是相關答案。設立要約有一定的條件。首先,要約人應當具有行為能力,其次,要約必須具有具體內容。但是,要約成立后,不一定生效。勞動合同簽訂后生效。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的相關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危害公共安全罪適用于“碰瓷”嗎
2020-12-31運輸合同中稅款由誰承擔
2020-11-22宅基地用于商業出租合法嗎
2021-03-14使用童工如何處罰是什么
2021-01-17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調解后財產還查封嗎
2021-01-01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