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確需裁減人員,應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
(二)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經濟補償辦法;
(三)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四)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五)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法定整頓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裁員是集中的辭退員工,所以某些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不在適用。同時由于裁員往往牽涉面較大,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用人單位裁員最好有律師在一旁幫助,這時可以來律霸網找個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額的決算期如何確定
2020-12-01如何討回回購房定金
2020-12-05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無限連帶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3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村長利用村民名義騙取扶貧貸款構成何種犯罪
2021-02-11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2020-11-09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保險指定受益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6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