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利侵權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專利侵權的判斷標準包括:
1.字面侵權
即僅從字面上分析比較就可以認定侵權物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相同,連技術特征的文字表述均相同。
2.侵權物的技術特征與專利必要技術特征完全相同
所謂完全相同,是指侵權物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相比,其專利權利要求書要求保護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均被侵權物的技術特征所覆蓋,在侵權物中可以找到每一個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
3.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技術特征使用的是上位概念
侵權物中出現的技術特征則是上位概念下的具體概念,亦屬于技術特征相同。
4.侵權物的技術特征數量多于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
侵權物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相比,不僅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書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而且還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征。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實施的已經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就是侵權。
專利侵權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實施涉嫌侵權的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如果是經過專利權人授權而引起的合同糾紛,則不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范圍。
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如果不是為了生產經營,而是為了教學或者自己使用,一般不構成侵權。
二、碰到專利侵權怎么投訴?
發現專利侵權行為后,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維權:
1、協商與和解
專利權人和被控侵權人均可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
提出協商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送侵權警告函,但是警告函有威懾作用,沒有法律約束力。
2、行政查處
專利權人在掌握初步證據的情況下,可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舉報,由其采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后作出是否侵權的認定。
在行政查處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基于有關當事人的申請,可對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進行調解。
3、向法院起訴
專利權人亦可徑自向侵權行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十條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三、專利侵權會停止生產嗎?
專利權是一種知識產權,在發生專利侵權時,原告大多請求法院責令被告承擔停止侵權的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雖然已經過三次修正,但從未對停止侵權民事責任做出過任何規定。而只規定了專利侵權行政處理中的停止侵權救濟(第60條)和具有行為保全性質的訴前停止侵權程序性救濟(第66條)。
①《專利法》中沒有停止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但司法實踐中法院對原告的停止侵權的訴訟請求基本上予以支持,其引用的法條,有的判決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118條,有的是第134條。
停止侵權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民事責任,通常觀點認為:被告只要構成侵權,當然應當停止侵權。因而,以前人們很少關注它。但隨著一些典型案例的出現,以及學界對專利理論研究的深入,停止侵權民事責任開始成為探討的課題。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15條在列舉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方式時,將“停止侵害”排在第一位。但對于停止侵害的具體適用問題,法律也并沒有規定,尚有待于出臺具體規則。
因此,進一步研究停止侵權民事責任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于停止侵權的法律術語稱謂,《民法通則》第118條、第134條和《侵權責任法》第15條使用的是“停止侵害”;學界中,多數學者稱“停止侵權”,也有學者稱“禁令”。
在我國,權利人獲得初步禁令與永久禁令有比較明確的法律依據。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行政部門也可做出停止專利侵權的永久禁令。
從廣義上講,停止侵權相當于英美法上的禁令,包括臨時禁令和永久禁令,從民事責任的角度停止侵權僅指永久性的禁令。
停止侵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禁令,它禁止的是將來的一種行為,是專利權人提起訴訟的首要目的,也是專利審判的執法重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1-01-06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父母可以不當監護人嗎
2020-11-11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性質如何
2020-12-03護工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八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1-02-17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保險法律法規有哪些,如何實施
2021-02-16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