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包含有哪些
(1)救助發生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海上風險遠遠大于陸上的特點,是海難救助制度得以確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為必須發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2)被救物必須是法律所認可的救助標的。我國《海商法》所認可的被救物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和與其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即救助船與被救助船之一必須是我國《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而另一船只可以是非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內河船、內湖船及20總噸位以下的小船。
(3)被救物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救助行為得以產生的前提,船舶或其他財產只有面臨可造成損失的真空存在的危險,才有救助的必要。
(4)救助必須是自愿的行為。自愿原則是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這里所指的自愿是雙方的,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自愿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自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上和職責上對遇險的海上財產無救助義務,救助成功了,有權獲得救助報酬,不救助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5)救助必須有效果。有效果是指遇險船舶或其他財產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有救助事實,但無救助效果,不得請求救助報酬,海難救助也就不能成立。這就是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普遍接受的海難救助的一項重要原則――“無效果,無報酬”原則。
發生海難應綜合考慮下列情形:1、被救財產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救助報酬不應超過被救財產的三分之一;2、被救船舶、所載旅客、船員、貨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冒危險的性質和程度;3、救助人的救助成效,無效果無報酬;4、救助方進行救助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所耗費用和所受損失;5、救助方為救助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6、救助方或救助設備所冒的責任風險和其他風險;7、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時性;8、救助方船舶和設備的有效性和處于準備使用的狀態和價值;9、救助方的性質。
律霸小編提醒您,如果救助人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船上貨物進行了救助,仍可獲得一定的特別補償,在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的情況下,救助未取得效果的,仍可獲得救助款項。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全責對方跑了算逃逸嗎
2020-11-14如何注冊品牌名
2020-12-24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交通事故保險不理賠怎么辦
2020-11-13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法律對交強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6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