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9年3月,周某進入某公司工作,擔任該公司工程師。由于涉及商業秘密問題,雙方訂立了一份保密協議,該保密協議約定了競業限制條款,即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后2年內,周某不得到與該公司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工作,不得自己開立從事與某公司同類業務的企業,并約定周某若違反該保密協議應該向某公司一次性支付5萬元違約金,但該協議未約定競業期間對周某的經濟補償。2012年3月,雙方勞動合同到期,周某離開該公司,同年8月,周某進入某家與原先公司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公司工作。某公司以周某違反競業限制條款為由向人事與勞動爭議仲裁部門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周某支付違約金5萬元。
【分歧】
對于周某是否應該向某公司支付違約金存在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周某應該向某公司支付違約金。因為雙方簽訂了保密協議,且該協議合法有效,周某違反該協議就應該支付約定的違約金。
第二種意見認為,保密協議的競業限制條款無效,周某無需向某公司支付違約金。
【管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周某是否應該支付違約金的關鍵在于該保密協議的競業限制條款是否合法有效。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一般來說,有權利就有義務,有義務就有權利。某公司與周某簽訂的保密協議可以視為勞動合同的一部分,該協議只約定周某有遵守競業限制的義務,而未約定其有獲得競業限制補償的權利。而獲得競業限制補償的權利是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賦予勞動者的法定權利,該條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并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后,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即約定競業限制的,就應該同時約定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給付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是勞動者競業限制的對價,是用人單位的法定責任,也是勞動者法定的權利。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第二項的規定,用人單位免除自己既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保密協議中的競業限制條款免除了某公司的法定責任,排除周某法定的權利,其違法了權利義務對等原則,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強制性規定,所以該協議的競業限制條款無效。既然該保密協議的競業限制條款無效,周某當然無需依該條款向某公司支付違約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書有效期多久
2021-01-19如何界定網絡小說侵權
2020-11-15企業員工受刑事處罰獎金如何發
2020-12-13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打工不簽合同會產生哪些風險
2020-12-05什么是商業匯票轉貼現?
2020-12-10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保險指定受益人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6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交通事故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2-28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