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主張解除合同,只要通知對方即可,也就是說,解除權的行使,只要向對方當事人傳達了自己的意思表示就可以發生解除合同的效力,而不需要以其他方式輔助。對通知的形式,《合同法》未作特殊要求,因此它可以包括國際上慣用的聲明、要求、請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任何適當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意圖,如傳真、電報、電子郵件、信函等,不管采取哪種方式,只要通知送達對方即可,對方接到通知后,合同即發生解除的效力,而無需被通知人同意。如果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定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應當依照特別程序辦理批準、登記手續后,才能產生合同解除的效力,這是與合同生效要件相對應的。某一合同的解除條件與程序應當與該合同的成立條件和程序保持一致。
二、合同解除權的消滅
如前文所述,解除權由解除權人單方面行使,只要通知對方,就可以導致合同關系的消滅,因此它的存在與權利相對人的利益關系甚大。如果有權解除合同的一方,長期享有解除權,而不行使,會使當事人雙方因合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從而損害交易秩序,也損害權利相對人的利益。這就需要對該權利加以控制或限制。我國合同法規定了合同解除權的消滅制度。根據《合同法》第95條的規定,合同解除權的消滅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期限屆滿消滅。無論是法定期限還是約定期限,在性質上都屬于除斥期間,解除權于預定存續期間屆滿當然消滅。當事人行使約定解除權的期限,應明確地寫入合同的解除權條款中。
為充分保證合同自由原則的運用,在有法律規定的解除期限時,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約定解除權行使的期限來改變法定解除期限。第二種情形是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這是針對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法律沒有規定,當事人也沒有約定而言的。解除合同的情況已經存在,解除權人沒有行使該權利,權利的行使期限又不確定,這就會給權利相對人帶來不利,這樣權利相對人就要催告權利人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以消滅雙方因合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維護自己的利益。但經催告后多長期限內權利人必須行使,否則解除權消滅,《合同法》未作具體規定,只規定為“合理期限”。對此,實踐中應根據合同性質、交易目的和交易習慣來確定這個合理期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執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6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保險代理人該怎么應對保險糾紛
2021-02-20保險代理人的業務包括哪些范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