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補償金年限計算
1、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2、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簽合同的,除經濟補償金外,用人單位應從第二個月起支付雙倍工資(最多11個月)
3、經濟補償金=補償時間×你離職前的12個月的平均工資(平均工資的算法:是當月所有的應發工資數,就是扣個人保險及公積金以前的那個數)。
4、用人單位提出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注意:
經濟補償金計算中,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文件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法規,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而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文件第二條規定,考慮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法規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下來后多久可失效
2021-03-06剛租的房子能轉租嗎,房屋轉租有哪些風險
2021-03-07頂撞上司可以辭退嗎
2021-02-11贍養協議里面能分配財產嗎
2020-11-16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車禍造成人身受傷要怎么進行傷殘鑒定
2021-01-19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家庭暴力如何認定,家庭暴力的認定方法
2020-12-17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進行民事訴訟可行嗎
2020-12-13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