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產抵押合同以簽訂生效還是登記生效
登記生效。《物權法》第188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該條規定表明,除依法必須辦理抵押物登記的動產外,動產抵押并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對于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交通工具、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無論當事人辦理還是不辦理抵押物登記,動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發生效力。但是,辦理與不辦理抵押登記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未辦理抵押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所謂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方面,合同簽訂后,如果抵押人將抵押財產轉讓,對于善意取得該財產的第三人,抵押權人無權追償,而只能要求抵押人重新提供新的擔保,或者要求債務人及時償還債務;另一方面,抵押合同簽訂后,如果抵押人以該財產再次設定抵押,而后位抵押權人進行了抵押登記,那么,實現抵押權后,后位抵押權人可以優先于前位未進行抵押登記的抵押胛人受償。而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也即抵押財產登記后,不論抵押財產轉移到誰手中,只要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抵押權人都可以就該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同時還有先于未登記的抵押權人受償的權利。由此可見,為了切實保障自己債權的實現,抵押權人最好辦理抵押登記
我國動產抵押權模式采用書面成立—登記對抗主義,即,動產抵押權依當事人間的書面合同成立,但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動產抵押合同簽訂后,若未登記,抵押人將抵押財產轉移或者處分,對于善意取得該物之人,抵押權人無權行使追及權,而只能要求抵押人重新提供新的擔保或要求及時履行債務;反之,若已登記,抵押權人可對第三人就該抵押物主張優先受償權或排除第三人的善意取得,第三人僅能向債務人請求損害賠償。具體來說:該法條所稱的“第三人”,指的是對同一標的物享有物權的人,不包括債務人的一般債權人;二是該法條所稱的第三人“善意”,指的是主觀上不知情,即根本不知道動產抵押權的存在,也就是說只要第三人不知有動產抵押權的存在,即為“善意”。
以上就是有關“動產抵押”相關問題的解答。動產的抵押分為好幾種情況,在實踐當中需要結合您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找律師咨詢,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拆遷協議后什么時候可以拿到補償
2021-02-03企業工齡工資能取消嗎
2020-12-27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商標證書沒下商標可認轉讓嗎
2021-03-02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公司怎么注銷
2021-03-02組織、領導、積極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
2021-03-22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不動產還是什么
2020-11-20拆遷買的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0-11-10拆遷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什么
2020-11-22拆遷公司來談補償,應該出示哪些文件
2021-02-08單位家屬宿舍拆遷是如何補償
2021-01-09房屋拆遷人有哪些義務
2020-12-16拆遷安置政策參考文獻
2021-02-20回遷房可以買賣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