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法定期限內不提交答辯狀有什么后果
在民事訴訟中,如果被告不按法律規定遞交答辯狀的,并不影響法院審理。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被告答辯期內不提交答辯狀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庭審中允許的口頭答辯代替了書面答辯。在庭審法庭調查中,即使被告未在答辯期屆滿前提交書面答辯狀,為了查清事實、依法公平做出判決,承辦法官也會允許甚至主動要求未提交答辯狀的被告進行口頭答辯,并記錄在庭審筆錄中,因此被告將答辯期提交答辯狀看成可有可無,多此一舉的事。
二是被告將不提交答辯狀當作勝訴或“賴訴”的策略。有的被告認為答辯期提交答辯狀就是將自己的觀點和反駁原告的理由與證據在開庭前暴露給對方,這樣不利于自己庭審中占據主動,所以為了給對方造成“出其不意”從而取得勝訴,不提交答辯狀就是很好的勝訴策略;還有的被告因明知道自己理虧,或者出于厭訴的心理從一開就想“賴訴”不參加訴訟,所以更不會提交答辯狀。
三是部分被告受知識、經濟限制不知如何書寫答辯狀。受知識水平特別是法律知識水平的限制,很多農民群眾不知道如何書寫答辯狀,若請律師代寫又要一定費用,所以干脆不提交答辯狀。
對此,建議:
一是大力宣傳答辯的意義。承辦法官與書記員在送達起訴狀副本等應訴手續時應告知其在答辯期內不答辯的法律后果提醒其避免。
二是規范口頭答辯條件,規定書寫答辯狀確有困難的才能允許口頭答辯。
三是規定被告在答辯期不提交答辯狀的法律后果。可規定被告未在答辯期屆滿前提交答辯狀或口頭答辯的應視為是對原告訴訟請求的默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貨車是否年檢影響交通責任嗎
2021-03-05“住改非”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6沒拿房子抵押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3-25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2021-03-19什么是出口保險理賠
2020-12-30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委托代理人
2020-12-15土地承包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3-02拆遷補償協議審批是多長時間
2020-11-20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依照“城市”還是“農村”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