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婚后約定財產有效嗎?
根據我國修改后的婚姻法,夫妻除有共同財產、個人特有財產外,還有約定財產。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共同所有、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婚姻法規定約定財產為:
(1)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共同所有、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婚姻法關于共同財產制或個人財產制的規定。
(2)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3)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清償。
(4)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二、必要條件
夫妻或擬結為夫妻的當事人,訂立財產約定要產生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般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有效要件。
第一,當事人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訂立夫妻財產約定的當事人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由于我國法定婚齡大大高于成年年齡,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所以當事人無論是婚前訂立夫妻財產約定或者婚后訂立夫妻財產約定,都不會涉及未成年問題。當事人在訂立夫妻財產契約時依法當然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同時,當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歲、女性不得早于20周歲。
第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當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確認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內心意志與外部表現相一致的狀態。意思表示真實的情形下訂立的夫妻財產約定,才能對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的內心意志與外部表現不適應,則意思表示不真實。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行為不正當地干涉了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嚴重破壞了意思自治原則,極大地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因此,這些行為導致的意思表示于法于理有悖,不能產生法律上夫妻財產約定的效力。
在司法實踐中,夫妻在婚后可以就有關財產達成約定,主要表現為對夫妻一方的財產,可以約定為成為夫妻共同財產,這樣在夫妻財產分割時,該項財產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公平平等的分隔,具體情況應當結合約定財產的實際情況來認定。
再婚夫妻財產約定協議
最新夫妻財產約定協議書范本
夫妻財產約定協議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害如何賠償
2020-11-22解約定金可否有守約方提出
2021-01-23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
2021-03-25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民事調解強制執行可以申訴嗎
2021-02-02執行排除妨害糾紛有哪些難點
2021-01-13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糾紛證據使用嗎
2021-02-13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合同中是否有必要約定合同主體
2021-03-06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車上人員責任險常見問題
2020-11-29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