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法中的抗辯權的種類
1、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2、先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3、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止履行。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經營狀部分嚴重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喪失商業信用;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階段為解除合同。當事人依照上述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但是,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是有一定條件和限制的。如無確切證擾證明對方零部件失履行能力而中止履行的,或者中止履行后,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而拒不恢復履行的,不安抗辯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在合同履行中,當事人可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這些抗辯權利的設置,使當事人在法定情況下可以對抗對方的請求權,使當事人的拒絕履行不構成違約,可以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
二、三大抗辯權的區別有哪些
1、主張權利人不同。先履行抗辯權的權利人是合同中的后履行義務一方,不安抗辯權的權利人是合同中先履行義務的一方;在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合同中,雙方當事人都享有同時履行抗辯權。
2、法律義務不同。主張不安抗辯權的當事人有通知和舉證兩項隨附的義務。主張先履行抗辯權人和同時履行抗辯權人在對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前或履行義務有重大瑕疵時,可直接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3、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時間不同。先履行抗辯權人和同時履行抗辯權人在合同履行前或履行中主張權利。不安抗辯權人只能在合同履行前主張權利。
三、如何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
抗辯權的概念看似簡單,在行使的過程中卻有很多陷阱,如何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事先預防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具體的說,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應該注意到以下幾個問題:
(一)明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權利人的范圍
1、單務合同的當事人也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權利人不僅僅限于雙務合同的當事人,也可能是諸如保證合同之類單務合同的當事人。保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擔保法》規定,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放棄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抗辯權。
2、是否所有雙務合同的當事人都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
不是所有的雙務合同的當事人都能夠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比如保管、承攬合同的當事人,由于此類合同往往有履行順序,且可以通過行使留置權保證其債權的清償,因此不能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其效力的空白處往往讓渡給留置權制度發揮作用。
(二)明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舉證責任。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舉證責任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分析,而不是全部由提出抗辯權的當事人一方承擔。合同糾紛中不安抗辯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同時存在,不安抗辯權一方應承擔舉證責任,但這種責任不宜擴展到同時履行抗辯權。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民法抗辯權種類的區別有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民法抗辯權有三大類,分別是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而三者在主張權利人、法律義務等方面存在區別。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月經期應當調整休息幾天
2021-03-26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交通肇事者不交醫療費怎么辦
2021-01-25空白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23入獄者是否喪失繼承權
2021-02-08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交錢不等于保險 “既往病史”成理賠之痛
2020-12-12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