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在某公司務工的李-偉(化名)在午間邀請同事一起去湖中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李-偉父母以同事救助不及時為由,將同去游泳的3名同伴告上法庭,索賠13萬余元。日前,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同伴疏于對李-偉照顧,在救助方式上存有過錯,判令承擔一成責任,賠償李-偉父母6.6萬元。
死者父母稱兒子被帶去游泳
2012年9月23日下午1時,當時17周歲的李-偉與公司同事一同前往東莞市生態(tài)園月塘湖游泳,其間發(fā)生意外溺水身亡。而后,李-偉的父母將與兒子同去游泳的3位同伴告上法院。李-偉的父母認為,3位同伴一直拖延至當天下午5時許才通知公司。事發(fā)后,3人既不參與打撈也不支付打撈費。直到25日才找到李-偉的尸體。
李-偉的父母認為,作為李-偉的同事,明知李-偉是未成年人,且明知游泳有一定危險性,還帶其游泳,導致意外發(fā)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訴請法院判令3名同伴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交通費、精神撫慰金等共計13萬余元。
庭審中,李-偉的3名同事表示,他們并不知道李-偉是未成年人,而且李-偉從2011年開始便在公司工作,參加工作的時間早于他們?nèi)耍呀?jīng)是法律規(guī)定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3名同事認為,他們在事故中已盡到了自己的注意和施救義務。他們提出,游泳是李-偉提議并帶領(lǐng)的,且積極下水,所以他們并不知道李-偉不會游泳。
【法院判決】
法院:三人報警求助不及時
法院審理查明,李-偉是此次游泳活動的組織者,后來在游泳活動中不幸溺亡。法院認為,事發(fā)時,李-偉雖未年滿18周歲,但已滿16周歲,并在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生活來源,應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李-偉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生疏的湖水中游泳,應該預見到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其對自己的游泳技能過于自信,輕易下水游泳是導致其溺水身亡的主要原因。
法院認為,雖然李-偉是游泳活動的召集人和組織者,可3名被告理應在游泳的過程中相互照顧,但3被告均未看見李-偉出事的過程,說明3被告在履行照顧義務方面存在過錯。事故發(fā)生之后,3被告帶有手機,卻未能及時報警或電話求助,而是退而求其次回廠叫人,在履行救助義務方面存在過錯。
最終,法院認定3被告連帶承擔10%的責任,李-偉自行承擔90%的責任,判令3被告賠償李-偉父母6.6萬元。
【溫馨提醒】
面對同伴溺水險情如何臨危不懼機智施救?一個未受過專業(yè)救援訓練或未領(lǐng)有救生證的人,切忌輕易下水救人。會游泳并不代表會救人。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落水,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就是大聲呼救或者撥打119求援,如果附近沒人,可一邊奔跑一邊盡量大聲呼救。如果還是無人響應或情況緊急,非得親自施救時,最好救援的方式是丟綁繩索的救生圈或長竿類的東西,千萬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樹枝、木塊、大的礦泉瓶都可利用來救人。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人事爭議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2婚前協(xié)議只簽名沒按手印是否有效
2021-02-11個人獨資企業(yè)違法如何處罰
2021-01-02轉(zhuǎn)讓專利權(quán)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zhèn)?/p> 2020-12-17
普通合伙企業(yè)的財產(chǎn)轉(zhuǎn)讓
2021-03-22撫養(yǎng)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如何分割夫妻財產(chǎn)
2020-11-27純包工算雇傭關(guān)系嗎
2020-12-07調(diào)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貿(mào)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海上保險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6《人身保險新產(chǎn)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quán)有章可循
2021-02-03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保險受益權(quán)的消滅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