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愛護和養育自己的孩子即是父母的法定職責和義務,也是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說,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疼愛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是全身心的將自己的愛傾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也總有極少數人,將做父母的職責拋之腦后,對自己的孩子毫不關心,甚至對孩子虐待、家暴、辱罵等等,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嚴重的還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終生的影響,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
合肥這位母親,不對自己的孩子愛護關心,卻把自己的孩子視為“累贅”甚至發泄某種情緒的“出氣筒”,這種心理極具扭曲的“法定監護人”,早已忘記的監護職責,遺棄、虐待、暴力傷害等等無所而不及,而這位父親的看到后不是保護孩子,而是“錄證據”,可謂沒有一點父親的樣子和親情,他們絕沒有為人父母的資格。
其實,虐待、傷害自己孩子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了,出賣自己的孩子、打罵孩子甚至做出用針扎等行為的報道我們也時常見到,并且社會輿論對于這些事件也是一片譴責之聲,但這類事件還是頻頻發生,這不得不引人深思,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讓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
雖然我國針對未成年保護出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有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或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等7種情形,都可被剝奪監護權,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確又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一是剝奪了家長的撫養權孩子今后的撫養誰來承擔?二是虐待孩子等行為都是發生在家里等比較隱秘的地方,外界知曉難度大。三是孩子還不具有維護自己權益的能力,無法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四是受傳統思維影響,大家都覺得這些是家事,外界五好插手等等。可以說,家庭是一個未成年人保護的“真空地帶”。
筆者以為,要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國家須建立健全對未成年人家庭方面的保護機制。一是要建立從重處罰制,不僅要對侵害未成年人的家長進行談話教育等,更要對他們罰款、拘留等處罰,讓他們“不敢為”。二是要進一步完善政府和社會監督機制,相關部門應定期對未成年人進行身體檢查和心里輔導,形成無死角的監督體系,讓這些家長“不能為”。三是加強家長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有正確健康的家庭觀念,從而“不想為”。
監督制約機制的不健全是家長侵害未成年權益的誘因,相關部門應及時完善管理監督制度,用制度填起保護兒童的“真空地帶”,還未成年人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財產公證可否進行財產分配
2020-12-10農村房屋拆遷有哪些補償方式呢
2021-03-24工傷護理費是否可以申請賠付
2021-01-13擔保公司設立規定
2021-01-11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合伙協議的內容包含哪些
2021-01-08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民事案件
2020-12-24不良資產房產如何過戶
2020-11-15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