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侵權法 侵權行為 侵權責任 網絡侵權 侵權責任法 侵犯肖像權 侵犯姓名權 侵犯隱私權 侵犯名譽權
在我國每一位公民都依法享有姓名權,并且都有權使用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姓名,對此我國民法通則以及婚姻法也做出了相關的法律解釋。那姓名權最新司法解釋是怎樣的呢?下面律霸就將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姓名權最新司法解釋
我國對姓名權是沒有做出詳細的司法解釋的,不過關于關于姓名權在《民法通則》和《婚姻法》上做了相關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為使人民法院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請求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的規定作法律解釋,明確公民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如何適用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上述規定的含義,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屬于民事活動,既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和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姓名”中的“姓”,即姓氏,體現著血緣傳承、倫理秩序和文化傳統,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隨父姓或者母姓符合中華傳統文化和倫理觀念,符合絕大多數公民的意愿和實際做法。同時,考慮到社會實際情況,公民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選取其他姓氏。基于此,對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解釋如下:
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公民行使姓名權,還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姓名權是公民人格權利中的一種,保護姓名權就是保護自己的人格權利。我國法律對于姓名權做出法律解釋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權。了解了我國法律對于姓名權最新司法解釋后,相信大家更能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姓名權。如果您對此問題還有疑問,請及時聯系律霸的在線律師,讓我們為你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幫助您爭取更多利益。
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有哪些
侵犯姓名權起訴狀怎么寫,格式內容是怎樣的
侵犯姓名權免責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駕校學車撞車要賠錢嗎
2020-12-16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嗎
2020-11-24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土地轉讓協議標準格式是什么
2021-01-01政府交出的拆遷安置房應該達到什么標準
2021-01-23申請宅基地資格與流程是什么
2021-01-21興寧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