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們國家的消費者權益日都會對市場上的商家進行身份信息核查,對他們經營的產品做質量檢測,若是經營過程中被發現有違法經營的行為,則被列為重點檢查對象。雖然有了消費者協會的監督,但有些消費者還是避免不了被欺騙,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消費者不知道如何挽回損失。下面小編告訴大家在購物時被欺騙應該怎么做才能維權。
經營者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經常使用不正當的手段來使消費者產生誤解,以致產生錯誤的判斷,這就已經屬于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賠償商品的三倍經濟補償。若是不承擔賠償責任,消費者可以到消費者協會反映情況。
如何判斷商家的行為已經構成消費欺騙?
商家會被認定是欺詐行為的情況,有以下一些類型,是需要注意的:
1、提供的產品有嚴重的質量問題,對人體有造成生命健康的危害;
2、產品的生產信息不完整,關鍵信息都是偽造的;
3、盜取別人的注冊商標權;
4、私自銷售國家不允許銷售的產品或服務;
5、隨意定價,銷售價跟產品本身的價值存在很大的差異;
6、在好的產品當中混入一些質量不合格品,混淆消費者的目光;
7、把一些大品牌的標志印到自己產品的包裝上,并且以高價出售;
8、把產品或服務的功能、作用、效果進行夸張的解說,讓消費者信以為真;
9、產品銷售頁面的成交量、成交價以及商品評論,都是通過刷單的形式取得;
10、其他被國家認為是欺詐的行為。
以上行為都是被國家認為是欺詐的行為,如果我們在消費的過程有發現這些情況的,可以到消費者協會進行反映,讓更多欺詐行為被法律制服,維護更多消費者的權益。
消費注意事項:
1、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應該了解清楚產品或服務的相關信息,比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如果沒有這些信息不要購買;
2、結賬時,保留好自己的付款憑證,或者要求商家開具相關的發票和票據;
3、密碼支付時,確認好身邊沒有人靠近自己;
4、商品是否有出現異味的情況出現,如果有說明質量有問題;
5、商品說明書上有沒有原料說明,我們國家有規定,不論是什么商品,一定要有商品原料說明。
6、由于現在大多數是網上交易,若是包郵配送的商品,收到貨時要求付郵費,千萬不要簽收,有可能是騙取郵費的行為。
注意的事項大概就是這些了,都是目前常發現的問題,還有很多是我們沒有發現的,需要自己去留意了。
消費欺騙的行為是我們每一個消費者最討厭的行為,特別是遇到不講道理的無良商家,根本沒有賠償的意向。經過這次的介紹,希望各位消費者在今后的消費中要多多注意這些欺詐行為,買的商品或者服務有質量問題的,懂得找商家索賠三倍的經濟賠償,實在是不行的,只能到有關部門投訴了,還可以去法院進行訴訟。
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對消費者進行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消費者維權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糾紛訴訟費用是多少
2020-11-26雇傭童工協議合法嗎,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11抵押在前,租賃在后,租賃無效嗎
2021-03-11軍人離婚與普通人離婚有何異同
2021-03-09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交通事故全責賠償和標準
2021-03-15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勞務外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3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保險合同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3-16意外傷害保險介紹
2021-02-19投保人
2021-02-05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土地承包合同樣本
2020-12-09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小產權房怎么拆遷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