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民事能力人的監護人由誰擔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如果對監護權有任何爭議,則應在近親中指定由精神病人的單位或居住地委員會或村委會負責。對指定人員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二十九條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第三十條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第三十一條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如何認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有關無民事能力人員的監護人在我國法律上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在對監護人進行認定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如果對相關情況不能認定的,也可以由司法機關或者村居委會的相關人員在調查后,指定監護人來履行監護人職責。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規定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01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執行排除妨害糾紛有哪些難點
2021-01-13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勞務派遣合同怎樣簽
2021-01-05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車禍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0-12-23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