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拆遷補償收入交稅是怎樣的標準
目前企業取得的企業拆遷補償收入,凡搬遷后重新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和用途的固定資產(以下稱重置固定資產)的,應將上述搬遷補償費收入加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變賣收入減除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和處置費用后的金額,沖減企業重置固定資產的原價。企業取得搬遷補償費收入,凡搬遷后不再重置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和用途的固定資產的,應將上述搬遷補償費收入加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變賣收入減除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及處置費用后的余額,計入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具體操作上,取得搬遷補償收入后三年內沒有重置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和用途的固定資產的,應在期滿當年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關于企業所得稅。
該企業如何繳納企業所得稅呢?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118號)第二條的規定,企業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按4種不同的方式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
(一)企業根據搬遷規劃,異地重建后恢復原有或轉換新的生產經營業務,用企業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建造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性質、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以下簡稱重置固定資產),或對其他固定資產進行改良,或進行技術改造,或安置職工的,準予其搬遷或處置收入扣除固定資產重置或改良支出、技術改造支出和職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額,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二)企業沒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資產、技術改造或購置其他固定資產的計劃或立項報告,應將搬遷收入加上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變賣收入、減除各類拆遷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和處置費用后的余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利用政策性搬遷或處置收入購置或改良的固定資產,可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計算折舊或攤銷,并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四)企業從規劃搬遷次年起的五年內,其取得的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暫不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五年期內完成搬遷的,企業搬遷收入按上述規定處理。
根據上述規定,只要企業符合以下兩個條件,取得的搬遷補償收入可不用在當年確認收入,視搬遷進展情況,可在規劃搬遷次年起五年內確認收入:1、因政府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性原因搬遷。2、有新的投入計劃或立項報告。此案中,由于企業提供了政府搬遷文件、搬遷協議、搬遷計劃和重置固定資產的立項報告,根據上述文件,此項收入可不在當年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很明顯,企業當年多繳納了企業所得稅。
企業取得“搬遷補償收入”除了涉及企業所得稅外,還涉及營業稅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稅和印花稅等3個稅種。
一、被拆遷企業取得的拆遷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和房屋補償,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依據《發票管理辦法》屬于開具發票范圍。拆遷企業應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具體說明如下:
拆遷企業將被拆遷企業的房屋拆除后,拆遷企業支付的拆遷補償費分為兩部分:
一是土地補償款,即:土地使用權屬由被拆遷企業變更拆遷企業,拆遷企業支付補償款,符合財稅[2016]36號附件1第一條規定的“銷售無形資產”增值稅應稅行為;
二是房屋補償。拆遷企業拆除房屋支付給被拆遷企業的房屋補償款,符合符合財稅[2016]36號附件1第十四條規定的視同銷售建筑物,即:被拆遷企業相當于將房屋的所有權轉讓給拆遷企業,符合“銷售不動產”增值稅應稅行為。
被拆遷企業轉讓土地、舊房給拆遷企業,并取得拆遷企業的貨幣拆遷補償款,屬于財稅[2016]36號附件1第十一條規定的有償轉讓無形資產和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因此,被拆遷企業取得拆遷企業支付的拆遷補償款,屬于增值稅應稅行為,屬于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應向拆遷企業開具發票。
二、被拆遷企業取得的停業補償、搬家費用,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依據發票管理辦法不屬于開具發票范圍。拆遷企業應以拆遷協議、收款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具體說明如下:
(一)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被拆遷企業在未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提供應稅行為的情況下,收取的停業補償(停業損失)、搬家費用,不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繳納增值稅,所以不應開具發票。
(二)根據《發票管理辦法》規定,在沒有發生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情況下,不屬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屬于開具發票的范圍。被拆遷企業取得的停業補償、搬家費用,不屬于生產經營活動,所以也不屬于開具發票的范圍。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企業拆遷補償收入交稅標準”問題的解答,相信經過上面的知識的普及,讀者們對有關企業拆遷補償的知識已經有大概了解,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有法律問題想咨詢律師的話,歡迎到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5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20-11-28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規范的沖突問題包括什么
2021-02-20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公司增資公司注冊資金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7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乘客下車開門撞傷騎車人,賠償責任由誰承擔
2021-03-22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什么情況下可以找保險公司理陪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