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的監護人是指什么?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總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消極資格
由于監護人負有監護職責,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益關系重大,有較多的立法例通常都規定了不得擔任監護人的消極資格。不得作為監護人的人主要包括:
(1)禁治產人、準禁治產人。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申請由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準禁治產人是指因心神耗弱、聾、啞、盲、浪費人經申請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禁治產人、準禁治產人的范圍各國立法有差異,有些國家之規定了禁治產人,如法國、德國;有些國家既規定了禁治產人又規定了準禁治產人,如日本、意大利。我國《民法總則》未規定禁治產人和準禁治產人。
(2)被判處刑罰的人、失蹤人。法國民法規定,被判處刑罰的人排除其任監護職務,已任職責當然解除。日本民法規定,行蹤不明不得擔任監護人。
(3)破產人。日本民法規定,破產人喪失監護資格,但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規定,破產不為喪失監護資格的事由,但破產人因無支付能力,在監護人的指定和選定時,應慎加選擇。
(4)外國人。日本民法和法國民法規定,外國人不得為監護人。但法國民法又規定,有親屬關系的外國人有監護資格。我國民國時期的民法、《民法總則》對此未規定。
(5)法人。一般認為,法人不得擔任監護人,但依《民法總則》規定,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以及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可作為監護人。
因為未成年人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是不能夠對自己的人身和財產進行負責的,所以就需要有監護人來執行監管義務的,如果監護人沒有按照規定來履行監護人的職責后,當事人也是可以申請變更監護人的,在變更監護人時也是需要經過當地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同意的。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現服刑人員有漏罪未處理怎么辦
2020-11-28如何判斷不作為是否成立
2021-01-05外資企業注冊步驟是什么
2021-01-31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網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房產中介能能否索要中介費
2020-12-29退休前欠的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1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