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胡某南(男)與孫某雪a(女)于2007年5月登記,婚后生育一男(胡甲,2008年7月21日生)一女(胡乙,2010年2月9日生)。婚前,胡某南個人承包了集體所有的責任田2.7畝,2012年6月該責任田被政府征用,獲得補償費4.86萬元并存于銀行。2013年2月,胡某南發現孫某雪與其他異性有染,于是訴至法院要求與其離婚。審理中,雙方同意離婚并就小孩撫養問題達成了協議,但孫某雪要求對半分割土地征用補償費,胡某南以該款屬個人財產為由拒絕。
【分歧】
在征地補償費是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問題上,存在兩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征用的土地系胡某南個人婚前承包,獲取的補償款應歸胡某南個人所有。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征地補償費是在胡某南與孫某雪結婚之后取得,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觀點:理由為:
1、征地補償費的權屬法無明文規定。我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共同財產包括:工資、獎金,生產、經營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遺囑或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對“其他財產”的范疇,《<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十一條也作出了限定性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另外,我國《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財產:一方的,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到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遺囑或贈與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可見,我國現行法律或司法解釋對土地補償費的權屬問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或解釋,因此主張個人所有或者主張共同所有,都于法無據。
2、土地補償費具有專屬性特征。《》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應當足額支付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費用。農民耕種的責任田被征用,是對集體土地經營權的永久性喪失,從而失去一份生活保障。由此可見,土地補償費是對失去耕地農民個人的一種金錢補償,具有明顯專屬性。
3、審判實踐中可參照復原軍人的“回鄉生產補助費”規定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三條規定,復原軍人從部隊帶回的醫藥補助費和回鄉生產補助費應歸本人所有。同樣,農村土地征收后的土地補償費實質上是支付給被征地農民另行創業的生產補助費用,與復原軍人的“回鄉生產補助費”相近,因而將土地補償費界定為夫妻個人財產有法可鑒。
以上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征地補償款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預審流程
2021-03-15用手機拍別人算侵權嗎
2020-12-13應收票據貼現的核算
2020-12-18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法關于理賠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0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寧波農房未過戶遇拆遷怎么辦
2021-03-21大同市房屋征收補償方案有哪些規定
2021-03-13如何在沒有合法手續的拆遷項目中進行維權?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