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今年35歲的趙女士,2002年1月與前夫董先生登記結婚。雙方從相識到結婚后的2009年期間,董先生一直和其父親董-志(化名)承攬建筑工程。2007年向別人討債時,債務人用房屋一套折抵工程欠款,房屋座落在鄭州市某花園社區,建筑面積為170.97平方米,產權登記在董家父子二人的名下。2011年1月以來,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出現感情危機,前夫于2012年2月起訴到法院并調解離婚,但未對本案涉及的這套房產進行處理。不久前,趙女士到房管局調取房產檔案時,得知前夫董先生未經自己同意,于2011年4月將上述房屋的一半85.49平方米以6000元的價格出售給父親董-志。趙女士認為上述房產產權明確,其中一半產權系她自己與前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共有財產,董家父子之間轉讓合同侵害了趙女士的房產利益。故趙女士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確認被告董亮董-志父子二人于2011年4月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評析】
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婚前一方父母贈與的財產系夫或妻的個人財產,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婚后父母贈與的房屋歸屬性質就頗有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的個人財產。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已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本案中涉及的這套房產,確屬趙女士與前夫董先生在婚姻存續期間所購買,其中董先生擁有此房部分的房產。父親董-志讓兒子董先生作為買受人,其作為共有人的行為表明,該房產中的部分份額系對兒子董先生的贈與,歸個人所有,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董先生有權處分該份額。因此2011年4月二被告父子所簽買賣合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有效合同。原告趙女士請求確認該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因舉證不力法院將不予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怎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范圍
2021-02-10立約定金的數額由誰約定
2021-01-15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合同和中介服務確認書的區別
2021-03-08家庭冷暴力
2021-03-05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