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扶人被訛事件
近日,關于“老人被撞”與“老人訛詐”的爭議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關于“撞”還是“訛”的爭論,在近期上演的安徽“女大學生扶老人”事件中達到了輿論高潮。一開始,女大學生發微博稱“扶老人被訛”并尋求目擊者以證清白。會發微博的女大學生“先發制人”,占領了輿論制高點,引來無數網友的同情和對老人的指責。
情況逆轉
然而,安徽警方的通報卻讓輿論出現逆轉。如果警方查不清事實,會發微博的女大學生可能將永遠以“善良的年輕人”自居而心無愧意,而不會發微博的老人可能帶著“歹毒的訛詐者”的惡名度過余生,而擔心被訛詐就成了很多人不行善的借口。
法律不參雜道德,法律相信證據
從法律上講,“撞”與“扶”,本來是不摻雜道德的事實判斷,當事人在微博上的發言只能是一方當事人的陳述。這種陳述是事實判斷的部分依據,但絕不是唯一依據,否則謊言可能取代事實。事實已過,無人能穿越到當時場景,證據就是唯一可以認定事實的東西。有權機關在查明真相之前,網友應耐心等待并保持克制,切莫盲從起哄。
警方作為事實認定的有權機關,應當第一時間發聲,防止輿論炒作。對于是否屬于交通事故的認定結論作出之前,警方應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微信等發聲,讓大家少安毋躁,對一方當事人的陳述保持克制,從而防止輿論炒作給辦案帶來被動。
查清事實后,警方作出的結論應經得起質疑。除了得出結論以外,對結論得出的過程、對事實認定的主要依據等等應該有充分的公開或者是說明,以讓結論經得起質疑,經得起專業檢驗。
如果當事人對警方的處理不服,還可以通過法院進行評判。法院作為終局的事實認定機關,一旦訴至法院,法院需要再次對事實進行認定并下判決。如果是女大學生屬于助人為樂,那么按照法律,老人應該返還女大學生墊付的費用以及其他損失,并且賠禮道歉。如果女大學生撞了老人,依據侵權責任法,應該按照過錯承擔侵權責任,賠償老人的損失,并且給老人賠禮道歉。
讓事實的歸事實,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在“撞”與“扶”之間,在事實不清、真偽不明的情況下,應把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交給警方,交給法院,網友們在圍觀的時候可以監督、可以質疑。如此這般,“撞”與“扶”的問題才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真心希望“撞”與“扶”的問題不再成為輿論場上的焦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設立一人有限公司需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雇傭童工是否違法
2020-11-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避免事故
2021-03-17保全退費暫停是貸款嗎
2021-02-15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有哪些
2020-11-26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什么情況下必須給付老人贍養費
2021-03-18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買家不想和賣家解除合同補齊材料可以嗎
2021-01-18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