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有關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相關規定是比較嚴格的,監護人是不能隨意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的,那么關于被監護人的遺產問題,其規定是否跟普通財產一樣呢,民法中監護人依照被監護人意愿處置遺產有效嗎,小編針對這一問題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1.有,但是是附條件的處置權。只能是為了被監護人的利益更處分財產,這種行為才有效。其他情況下不得擅自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財產權益處理,該法第1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2未成年人的財產權益一般是不會受到損失的,作為監護人一般也無責任可擔。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后段規定:“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民法通則》既然都規定了監護人實施此種行為的法律后果,這說明,并非所有的非為未成年人的利益而處分其財產的行為都當然無效。
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在行使監護權對自已未成年的子女盡監護義務時,同樣應受此條規定的約束,即非為子女的利益,不得處分其財產,否則無效。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2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條亦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財產。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5從這些法條之規定看,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非為被監護人利益而處分其財產給其造成損失時,作為監護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監護人依照被監護人意愿處置遺產有效嗎,針對這一問題,小編認為并不能一概而論,關鍵還是要看被監護的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不是自由意志表達,如果不是的話,答案當然就不得而知了。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法第90條扣分嗎
2021-03-07介紹對象代收禮金拒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2020-12-17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指定管轄的裁定要送達當事人嗎
2020-12-17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買賣合同公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勞動關系轉移協議
2021-01-09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