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仲裁和解后的法律效果
當事人進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也就是說,當事人自行和解并達成和解協議后,具體法律效果如下所述:
1、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
該裁決書與仲裁庭對爭議案件經過審理,行使仲裁權作出的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首先,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案件作出了終局的確定,對基于同一事實與理由的案件,當事人既不得再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對該具有法律效力的裁決書,非經法定撤銷程序,任何機構都不得改變其內容;其次,具有強制執行力,即如果義務人不履行該仲裁裁決書中所確定的實體義務,權利人可以該裁決書為依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從而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
2、撤回仲裁申請。
當事人經過自愿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后,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當事人提出撤回仲裁申請后,只要仲裁庭對該申請經過審查,準許當事人撤回仲裁申請,這既意味著仲裁庭無須再對該爭議案件進行審理并作出仲裁裁決;也意味著當事人在達成和解協議后,通過撤回仲裁申請的方式終結了仲裁程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事人經過自行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后,采取撤回仲裁申請的方式與請求仲裁庭作出仲裁裁決的方式不同:采取撤回仲裁申請方式只是以自愿達成和解協議的形式在雙方之間解決了爭議,重新確定了雙方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關系,但是,這種確定并未獲得法律效力,即義務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所確定的實體義務時,權利人無權依據該和解協議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當事人撤回仲裁申請后反悔的可以重新申請仲裁。所以,如果當事人在和解之后采取撤回仲裁申請的形式,就要承擔對方當事人有可能不履行和解協議,再次申請仲裁裁決的風險。
什么是仲裁和解
所謂仲裁中的和解,是指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案件后,仲裁庭作出仲裁裁決前,雙方當事人通過自愿平等協商,達成和解協議,以解決爭議案件,終結仲裁程序的活動。《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請。在理解這個問題時,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和解是雙方當事人的自愿行為,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參與。
2、和解作為當事人自行解決爭議案件的活動,需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3、和解的時間需在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案件后,仲裁庭做出仲裁裁決之前。
所以,當事人如果在仲裁的過程中覺得有必要進行和解,就一定要知道和解的時間以及方式。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當事人仲裁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如果當事人選擇在仲裁過程中進行和解,最好能夠讓仲裁庭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裁決書,用以強制執行力作為后盾,來促進協議的順利執行。更多相關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公司需要提供的資料及步驟有哪些
2021-01-05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公安局賬戶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3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三類犯停止減刑假釋
2021-02-21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2-28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在轉繼承糾紛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0擔保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1-03-17離婚時房產證未辦如何分割房產
2021-01-08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財產保險合同指定受益人沒有法律依倨
2020-12-05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