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并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開具該證明的前提是該用人單位已將備案信息報送至人社部門并已錄入勞動用工備案系統。
勞動者個人如有需要,可持身份證等人社部門要求的證件到該部門申請開具本人的勞動合同備案證明。
相關規定
(一)初次勞動合同登記備案:
1、用人單位應當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之日起30內日、新成立的用單位應當在工商注冊后30日內,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勞動合同登記備案。
2、用人單位填寫《勞動合同備案表》并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交勞動合同登記備案材料。
3、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審查核實后,在《勞動合同備案表》相應欄目以及新簽、續簽訂、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花名冊上簽注“已登記”字樣,并加蓋“勞動合同備案專用章”。
(二)勞動合同變更登記備案:
1、應當在勞動合同發生變更后30日內進行登記備案,其中,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在10個工作日內進行登記。
2、用人單位填寫《勞動用工登記表》并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交勞動合同登記備案材料。
3、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審查核實后,在《勞動用工登記證》相應欄目以及新簽、續簽訂、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花名冊上簽注“已登記”字樣,并加蓋“勞動用工登記專用章”。
法律沒有強制個人的勞動合同必須去勞動部門備案,即使不備案也不影響合同效力。對于集體合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備案。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四條集體合同訂立后,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在我們簽署個人的勞動合約的時候,并不需要去勞動部門進行相關的備案,就算不去勞動部門進行相關的備案也不影響該合同的效益,但是對于集體合同是必須去勞動部門進行相關備案,這樣才會起相關法律效益,避免日后出現法律糾紛。
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區別
2020年最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
沒簽勞動合同辭職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容留他人吸毒與非法持有毒品數罪并罰怎么處罰
2021-01-23雙規的一般程序是什么,雙規適用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26八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1-27車禍劃分責任要多久拿的到
2021-01-24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保險條款是否是“霸王條款”
2020-12-24如何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議
2020-11-11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