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法中的撤銷權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一)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是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何謂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是指該行為減少了破產人的現有財產后增加了破產人的負債,使得債權人的受償比例受到了減損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是全體破產債權人。對于行為的“有害性”,有的國家采用的是一般性標準,有的國家則采用的是債權人地位標準。前者是指行為的發生致使債務人的責任財產減少,導致債權人的受償受阻或增加難度,該標準立足于行為的發生是否使債務人責任財產的經濟價值有所減退的角度考慮;后者則基于債權人地位平等的破產法基本觀念出發,即某一行為使個別債權人獲得比行為發生以前有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該行為的發生,則該債權人的實現權利的程度會低。有害于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既包括有償行為,也包括無償行為。有償行為包括非正常壓價出售企業財產等,這里的有償,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給付,但并不是相應的對價,既可能是一粒芝麻和一個西瓜的關系,也可能是一個大西瓜和一個小西瓜的關系。無償行為包括放棄財產權利、增與等。
(二)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是有害行為發生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臨界期間。
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一定期間內所為的某些行為,破產管理人或破產清算人有權請求法院撤銷,這個期間稱之為臨界期間。之所以有是否啟動破產程序之分,原因是,破產程序一旦啟動,破產債務人的財產即歸破產管理人或清算人所占有、管理和控制,而破產債務人失去了占有、處分的權利,即使處分亦屬無權處分,不發生物權效力,也不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而債務人的損害行為往往發生在破產程序開始前,因此,只有對在破產程序開始前的有害行為的存續期間加以限制,才能維護交易安全,平等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三)能夠予以撤銷的行為,必須存在有基于被撤銷行為而實際獲益的人。
破產撤銷權行使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復原狀,追回被破產債務人不當處置的財產。破產管理人或破產清算人要行使破產撤銷權,追回破產財產,必須找到被追償的主體,該主體就是破產債務人實施損害行為的實際獲益人,只有實際獲益人存在,破產撤銷權才能得以實現。反之,如果沒有實際的行為獲益人或行為獲益人已死亡或注銷,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破產撤銷權則無法行使。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內容。破產法中的撤銷權是相關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對破產程序進行撤銷,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一般是在債權人才擁有撤銷權,并且能夠使用。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侵犯商業秘密罪如何判刑
2020-11-20喪葬費全由配偶繼承嗎
2021-01-04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行
2021-01-17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交易失敗是否還交中介費
2021-01-22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因變更工時制度變更勞動合同協議是怎樣的
2021-01-19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2020年被隔離算工資嗎
2021-01-09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