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解讀:根據《民法通則》第124條的規定,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而造成的損害,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本條中取消了“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這一限定,無論有無違反國家相關規定,只要因環境污染造成損害的,污染者都應承擔侵權責任。可以說這一變化,更體現了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無過錯歸責原則。
第六十六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解讀:本條源于《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1款第3項之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在環境污染侵權中法定的特殊的不承擔責任事由即免責事由,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3款規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時,免于承擔責任”。
2、《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2條規定:“完全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經用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于承擔責任:(1)戰爭;(2)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3)負責燈塔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的疏忽,或者其他過失行為”。
這里注意“不可抗力”的所指,在《民法通則》的一般規定中和本法環境污染侵權規定中的范圍是不完全一樣的。如:民法通則》規定的免責事由為“不可抗力”,即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和部分社會事件(如戰爭、政府封鎖及禁運等)。但在環境污染侵權中規定的范圍相對較小,如《環境保護法》規定免責事由只限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事由只限于“戰爭”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
另外,對于與一般侵權行為相同的免責事由,如第三人過錯、被侵權人故意等這里不再累述。
第六十七條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解讀:按照本法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對被侵權人應承擔連帶責任,本條規定的是共同侵權人間的責任大小比例劃分原則,并不影響被侵權人要求其中任意一方承擔完全的賠償責任,只不過承擔了完全責任的一方可以按本條劃分的賠付比例,對其承擔限額以外的部分向另一方行使追償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1-09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土地出讓程序
2021-02-02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離婚調解收取財產分割費嗎
2020-11-10離婚時一方主張財產是個人財產應提供什么樣的證據
2021-02-22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交通事故車主拒賠幾天可起訴
2020-11-16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房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22寧海縣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辦法
2020-11-21征地拆遷中,航拍圖是以什么時間為節點
2021-01-27廠房用地未審批,遇拆遷能否獲得拆遷補償
2020-11-09遺產房屋拆遷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10